陈红中诗词 关于茶道的美文( 二 )


心是清澈的,干净的一切叫我不必在伪装.我坦露着胸膛,真实的做我自己.阳光回在湛蓝的天空起舞,指引我人生的方向;大地会在厚重的衣服里口授于我命运的逻辑!而茶和书将回带给我无群尽的粮草,让我在漫长的旅途上不再劳累和孤独.
一杯茶过半,一页书已完.
我的思绪在曼延,永不止步!
听过茶,看过茶,也喝过茶.
听茶,听茶的传说,听神秘和渊远,听的是茶的文化 。看茶,看的是茶的礼节和礼貌,是对茶和茶文化的耳濡目染 。而喝茶,是用茶来交友待客,用茶来消渴,用茶养心养性,茶从文化符号过渡到了实际生活中,茶就是实实在在的颜色和气味,茶就是平常自然而又浓淡相宜的生活和心情
喜爱独自静坐慢慢地喝茶,喜爱在茶馆的寂静中细斟慢酌,喜爱一个人新茶浅尝,喜爱独自陈茶浓酌 。有一杯茶,就有一分静,在一个人的静静中品浓品淡喝茶,再因茶而品生活,品世道人生 。
喝茶是份享受,在心情烦燥时,在身心疲乏之时泡一杯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开出美丽的花,看着黄色的花瓣染透整杯整杯的水 。
翠或朦胧陈红中,忘记了
身在北国的无边风雪中,仿佛身临江南有雨的茶园,仿佛是在与茶花随风起舞,仿佛听到了茶花安静的诉说 。一茶在手,在茶香中听风听雨,看书看画写字 。或浓或淡一杯茶,或长或短一段静 。
中国的茶文化渊深博大,从诗经里的茶歌茶谣到陆羽的茶经、温庭筠的采茶录,甚至还有宋帝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 。从茶花茶叶,到茶具茶艺,从茶经茶道到茶论茶歌,纷繁驳杂,可见茶文化在中国之深之远之悠久 。
中国的茶种类很多,主要的还是红茶、绿茶、花茶 。绿茶有毫茶、毛峰,有炒青的毛尖、烘青的龙井等 。红茶是由绿茶发酵后制成的,名品有四川沱茶、广东铁观音,有滇红、祁门红茶和普洱茶等 。花茶则主要是茉莉花茶和菊花茶 。
好茶有香、有形、有色,而再有典故就是名茶 。
茶之五味浓淡涩苦香中,香为主,清香,淡香,浓香各有风味
红绿花茶各有风味,绿茶清香润喉,提神醒脑,芳冽沁人 。据说最好的还是当年新茶,苏东坡有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绿茶中的碧螺春是清淡美人,清香袭人 。而乌龙稳重沉着,有厚劲,醇香回味如老酒 。黄山毛峰,冲泡后香如白兰,味醇回甘;恩施玉露,香气清鲜;白毫银针,清香甜爽 。龙井隐逸高远,虎跑龙井只有耳闻,尚无目睹口享之福 。
红茶通常比绿茶更浓,味也比绿茶要苦要重 。其浓茶色如墨褐,其味绵长浑厚,另有一种朴绌糙涩 。而砖茶据说要用铁锅煮,喝起来温吞厚道,就与如多年老朋友相对 。
花茶是带有花香的,或是茉莉花淡香,或是菊花的清香,其味清爽淡雅,如小家碧玉,还可消暑解毒清心 。
好茶有好形,干茶叶的形状和在水中形状都要好 。碧螺春白毫显露,卷曲成螺,色泽银绿,翠碧诱人;黄山的毛峰,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恩施玉露,芽叶细嫩匀齐,色泽鲜绿;白毫银针则如细长银针,银针挺立,上下交错 。而雨前茶更有一旗一枪,三上三下,似烟轻岚 。用透明的玻璃杯盛茶,可以观茶叶上上下下,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以白花瓷碗盛茶,可见茶叶浮泛曼舞 。
茶色另是一品:好茶方有好色泽 。绿茶的颜色清得散淡,有的黄亮清澈,有的银绿翠碧,有的色绿如玉 。红茶就稳就重,酽得妖艳醇厚 。功夫茶喝的是功夫,喝的是茶具,喝的是心情,是功夫而不是茶了 。
第一次喝红茶是在一个旅途上的小客店,长途奔波后小憩,一罐驱寒消乏的浓浓热红茶,虽是匆匆忙忙中,但那茶的颜色仿佛是年过三十的女人,艳得沉着深厚 。而花茶花色,如花一样通透,如花一样轻盈,如花蕊一样美丽 。有茉莉花清香,有菊花浓醇,如春风拂面,如秋风扫叶 。
饮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 。古诗词中茶咏是一大题,陆游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有“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老杜有“柴荆具茶茗,迳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朱敦儒有“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李清照有“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有“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辛弃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
在中国的茶之外,日本的茶艺馆,把茶文化提升到了顶点,器具精美,细乐雅具,又有美女献茶献艺,是纯是纯而又纯的茶文化表演 。英国家庭里下午茶中的红茶和黄油面包,是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喝的是淑女风范和绅士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