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诗词 描写酷夏的词句(11)


不如埋掉亲生子,节省粮食光养娘 。
挖坑入地二尺处,一坛金子耀眼黄 。
上书天赐郭巨物,官不得取民不藏 。
夫妻得金孝敬母,并得以兼养儿郎 。
释义:
郭巨,东汉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
十三、扇枕温衾
母亡黄香才九岁,精心侍父孝之最,
夏热扇席让父寝,冬寒以身温热被 。
水灾倾尽济灾民,时任魏郡太守位 。
天下无双众称誉,江夏黄香耳欲聩 。
释义: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
十四、拾葚异器
蔡顺少年父故去,事母甚孝感天地 。
王莽之乱遇饥荒,采拾桑葚装异器 。
黑色桑葚供老母,红色桑葚己食替 。
赤眉军士赠牛米,供奉母亲示敬意 。
释义:
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
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
十五、涌泉跃鲤
姜诗娶妻本性庞,孝敬婆婆里外忙 。
婆婆爱喝长江水,六七里遥江边扛 。
婆婆嗜鱼经常做,独自不食请邻娘 。
庞氏取水偶归晚,疑妻怠母逐出房 。
寄居邻家勤纺布,积蓄送给婆婆藏 。
婆母得知被逐事,令儿请妻回厅堂 。
院中涌泉喷出水,味同长江灌水囊 。
每日跃出两条鲤,供奉婆婆喜洋洋 。
释义: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
十六、闻雷泣墓
母亲在世怕雷声,谢世埋葬山林中 。
每当风雨雷声作,即刻奔向母坟茔 。
伤心跪拜多安慰,王裒在此母莫惊 。
教书读到蓼莪篇,思念双亲泣捶胸 。
释义: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 。每当风雨天,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
十七、乳姑不怠
崔山南家曾祖娘,年高没齿不进粮 。
祖母乳汁养婆母,梳头盥洗扶上堂 。
婆婆不食米粒饭,数年康复体格强 。
儿媳恩情如何报,孙媳孝顺是报偿 。
释义: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
十八、卧冰求鲤
王祥生母早年亡,继母又生小儿郎 。
后母生病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尝 。
天寒要吃鲜活鱼,脱衣卧冰暖化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