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诗词特色 五代十国宋元的诗词( 七 )


赏析:蕃,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在今青海、西藏一带 。当时唐、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作者的这位老友在一次战争中身陷吐蕃,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深切怀念他 。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 。他深深想念这位朋友,料想其已死,想奠祭;但又存一线希望,希望友人还活着 。巨大的悲恸在这无望的希望中体现出来 。全诗语真而情苦,“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战场的情景 。
列女操 / 烈女操
朝代:唐朝
作者:孟郊
原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
赏析: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 。此诗以男子之心愿,写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 。梧桐树相依持老,鸳鸯鸟同生共死 。旧世贞烈女,夫死而终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 。守节以表从一之志,殉节以明坚贞之心 。\
江雪
朝代:唐朝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赏析:《江雪》,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十分孤独,寂寞的 。柳宗元他自己艰难和痛苦的经历已深深的刻在了心中,于是他便借用古诗来宣泄悲伤的情感 。这首诗的境界不禁有几分幽静,孤僻,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一切景物总是死气沉沉,不富有活力,然而这就是柳宗元诗的特点 。诗人的心情感到落寞,有时也不免带几分悲伤之情,过于冷清
静夜思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
春望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
回乡偶书
朝代:唐朝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赏析: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夜雨寄北
朝代:唐朝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赏析:《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
登鹳雀楼
朝代:唐朝
作者:王之涣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
渡荆门送别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原文:
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赏析: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