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诗词鉴赏 古诗赏析( 二 )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 , 玉盘珍羞值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 , 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赏析:
《行路难》共三首 , 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李白在这首诗中 , 以满腔的悲愤 , 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 , 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 。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 , 面对这“金樽清酒” , 竟然喝不进了 , “玉盘珍羞” , 也咽不下了 , 拔剑四顾 , 心意茫然 。虽然壮志犹在 , 但是啊 , 欲渡黄河 , 冰已塞川;将登太行 , 雪又满山 。人生世路 , 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 。道路纵然如此崎岖 , 诗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 , 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 , 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 , 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 。可是啊 , “行路难 , 行路难 , 多歧路 , 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 。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 , 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 , 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 。最后两句 , 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 , 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 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 , 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 , 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 , 急剧地起伏跳荡 , 发出了巨大的轰鸣 , 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 , 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 , 但又自然明畅 , 音节高亢 , 但又抑扬宛转 。在短短的篇幅里 , 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 , 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 , 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 , 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 。悲歌慷慨 , 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 , 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精帘 , 玲珑望秋月 。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 。在封建社会里 ,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 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 , 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 , 度着那凄凉的岁月 , 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 。李白在这首诗中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 , 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诗的开头两句 , 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 , 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 , 冰凉冰凉的 , 这才把她惊醒 。一个“侵”字 , 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 , 生动地烘托了出来 。在这寂静的深夜里 , 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 , 她该凝思什么 , 又能凝思什么啊 。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 , 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 , 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 , 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 , 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 。“却下水精帘 , 玲珑望秋月 。”放下帘子 , 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 , 可是透过疏帘 , 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 , 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 。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 , 通宵不眠 。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 , 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 , 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 , 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
一枝红艳露凝香 , 云雨巫山任断肠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 , 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沉香亭北倚阑干 。
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 , 是李白于天宝初年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李白到长安后 , 受到玄宗非常的礼遇 。玄宗曾亲自“降辇步迎 , 如见绮皓 , 以七宝床赐食 , 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把李白置于翰林院 , 赐以天马驹 , 宫中宴会 , 玄宗巡游 , 都让李白陪侍左右 , 真是直上青云 。李白对唐玄宗的礼遇 , 以及当时的生活也是感到满意的 , 所以写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 , 歌咏宫廷生活的诗篇 。这三首《清平调辞》 , 就是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 , 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赞颂杨贵妃的美丽 。起句连用两个比喻 , 一比杨贵妃的服饰 , 一比她的容貌姣美 。通过两个贴切的比喻就把杨贵妃的形象勾画出来 。次句进一步用牡丹花带露颜色更鲜艳 , 来形容杨贵的艳丽和光彩照人 。第三句笔锋一转赞颂象杨贵妃那样的丽质和姿容 , 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见到 。结句更一层说明杨贵妃有如“瑶台”仙女 , 只应在皎洁的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 。全诗以妥贴的比喻 , 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绘、歌颂杨贵妃之美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得宠 。首句以带露香艳的牡丹花来比杨贵妃 , 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 , 也好象杨贵妃受玄宗宠幸一样 。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 , 来衬托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 。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梦中欢会 , 而现实中的杨贵妃则是“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后两句又用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和杨贵妃相比 , 赞美杨贵妃远胜赵飞燕 。这样层层递进 , 步步深入 , 既颂扬了杨贵妃 , 又突出了她备受恩宠 。第三首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 。首句写玄宗和杨贵妃共赏牡丹 , 但诗人突出玄宗对名花和有“倾国”之美的杨贵妃的欢爱 , 同时还包含着只有“名花”才能和杨贵妃相配 , 只有“倾国”之色的杨贵妃才配得到玄宗宠幸之意 。次句明确点出唐玄宗面对“名花”和“倾国”佳丽的欢悦惬意 。第三句具体叙写只有名花与美人 , 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 。结句写赏牡丹的地点和唐玄宗倚着阑干欣赏的神态 。这三首诗反复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唐玄宗的宫廷生活 , 虽写得雍容华贵 , 但实际上表现了李白这一时期作为宫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