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钟声意象诗词鉴赏 求古诗词中各种意象代表的情感( 四 )


2.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3.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 。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 。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mhtml:file://H:\文学\诗词意象\诗歌意象分类诠释-中学语文在线.mht
诗词赏析一般要点是什么、各位朋友帮帮忙!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 。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抓住四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 。试具体分析如下:
1.审意象
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 。简单地说,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的外界客观事物,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 。例如张籍《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 。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意象分为三个方面: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
(1)人物形象鉴赏
需要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④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 。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 。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 。
(2)景象鉴赏
需要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
(3)物象鉴赏
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或者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主观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包含的旨趣、物象所体现的情调、物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
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试卷中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理解“柳”这一意象 。在课文中学过的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句子,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而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为“柳——留——惜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