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的诗词 写兄弟决裂的诗句( 九 )


一、茜茜公主
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出品的《一个皇后的命运》,相信许多年纪稍长的朋友看过 。影片中美丽活泼的奥匈帝国皇后,给禁锢封闭已久乍乍领略开放之风的中国观众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茜茜公主患了肺结核,为了国家利益,不得不远离皇帝丈夫和小公主女儿,陪伴她的,只有她的母亲 。在茜茜公主的时代,治疗肺结核最有效的武器是新鲜空气和足够的营养,幸运的是,这位可爱的女子奇迹地痊愈了 。苍天有眼,茜茜公主没有步她的中国同行 —— 陈阿娇和梅妃江采萍等人的后尘,没有因为“国家利益”被锁进深宫 。
以茜茜公主作例子,我想阐明的一个观点,就是肺结核死亡率高,自愈率也高 。说起肺结核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英吉利帝国主义的贡献高于美利坚帝国主义,我们的外国同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肯尼亚和印度的马德拉斯等地作过许多研究 。我看过他们的一份研究涂阳病人自然转归报告,未经治疗两年后,约25%左右的病人死亡,也有约20%左右的病人不治自而愈 。如果这些病人有茜茜公主那样良好的疗养条件,估计自愈率应该还高些 。当然,这样的设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的对照研究只有帝国主义才能干得出 。由此看一下我们的菌阴病人过诊和过治现象,是不是有值得自省的地方?
二、林黛玉
“红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最热门的课题,研究家族世系和研究诗词的咱们不说,连《红楼梦》书中的菜谱药方都有人研究 。我从事肺结核防治,没其他能耐,论证一下林黛玉的病大概是专业对口 。她不可能患的是重度神经官能症,那样说是亵渎她 。她开始并不具备肺结核典型症状,应该属于轻度的菌阴病人,发病原因是她原本体质就弱 。被那风刀霜剑一折腾,病情加重,外祖母不再把她当心头肉了 。好在菌阴转为菌阳时,已经被隔离在潇湘馆,只留紫娟一人陪伴充当密切接触者,避免了贾府出现肺结核爆发流行的可能 。哀莫大于心死,没了生的渴求,机体抵抗力降至负值,直接的死因是抑郁性相思病,不是肺结核 。
现代社会林黛玉式的悲剧不会再有,但类似林黛玉式的病例有的是,本人就遇见过若干因失恋、家庭情感纠纷、过度悲伤导致发病或病情加重的病例 。日常工作中仔细询问病史,可以发现不少肺结核病人有可被追溯的明确发病诱因 。换句话说,及时消除诱因,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
三、鲁迅
大概是1981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认为1936年鲁迅之死是经治的日本医生误诊错治的责任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快日本方面有人著文反驳 。其时中日建交没几年,关系正值蜜月期,有关方面立即干预,由上海结核病医院从年代久远的X线片库里翻出鲁迅的胸片,复制以后组织专家会诊,作出了令日本方面满意的结论 。
过了20年,鲁迅之子周海婴出版了《鲁迅和我七十年》一书,又把这事抖落了出来 。依本人从专业角度看,他的回忆是有说服力的 。虽然那时有效的抗结核药还没问世,医学界还是掌握了若干抗争结核的治疗手段,如人工气胸、人工气腹等疗法,这些疗法在一些专科医院一直被沿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设在上海租界的美、德教会医院,其诊疗水平高于日本医生的水平 。许广平是在鲁迅持续高烧不退,日本医生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请来了美国作家 史特沫莱介绍的美国肺科专家 。美国医生明确告诉许广平,高烧不退是胸腔积液所致,抽掉积液体温就会恢复正常;辅之以积极的治疗和疗养,鲁迅至少可以活十年年,若不如此,只有半年的寿命 。不知什么原因,鲁迅先生拒绝了美国医生的治疗方案,把自己的生命继续托付给日本人,继续使用日本生产的类似今天“地塞米松”的激素针剂 。这个名叫须藤的日本医生当时一口否认鲁迅有胸腔积液,直到一个多月后才被迫承认,才抽了积液,直到鲁迅逝世前,一直拒绝将其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从而导致美国医生的预言竟一语成签 。
周海婴先生的书还在,他提供的这桩公案,对我们今天从事肺结核防治的人来说,依然有警醒的意义 。病人患病出现胸腔积液,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不尽早及时抽掉,贪图省事,寄希望靠药物的力量消除积液,小事会转化为大事 。本人在“丁香园”曾经回答一位患者的咨询,他走弯路的原因就是没及时抽液,造成包裹性积液和广泛性胸腔粘连,进而影响肺功能 。患者一肚子牢骚怨气,可惜为时以晚,我爱莫能助 。无独有偶,我友邻的某县CDC门诊也因类似的事,被病人告上了法庭,没败诉却赔了钱 。在医患关系如此严峻的今天,如何“对付”类似这样的病例,不想好为人师多说什么了,各位自有锦囊妙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