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诗词 余光中所写的诗中表达乡愁的( 四 )


抗战时期 , 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 , 日军在后面追赶 , 他们幸得脱险 , 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 。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 , 上千同胞受难 , 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 。谈起这些浩劫 , 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那时候 , 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豪情 , 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万里长城万里长’ , 都会不禁泪流满面 。前几年在东北访问时 , 青年时的歌谣仍萦绕着我 。于是写下了‘关外的长风吹着海外的白发 , 飘飘 , 像路边千里的白杨’的诗句 。”
余光中承认 , 他的诗歌在赴美期间受到了当时流行的摇滚乐的影响 , 比较注意节奏 , 因此也容易被作曲家看中谱曲 , 但他仍以“蓝墨水的上游是黄河”来表明他的文化传承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他说 , 尽管他在美国上过学 , 诗文中也受一些西方东西的影响 , 但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的遗韵和对中华民族的怀思 。他的作品深受《诗经》的影响 , 也学习过臧克家、徐志摩、郭沫若、钱钟书的作品 。他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 , 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 。”
■“烧我成灰 , 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余光中曾在文章中写道:“烧我成灰 , 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 , 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 , 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 , 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他说:“这许多年来 , 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 , 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
在他的文章中 , 提到大陆是母亲 , 台湾是妻子 , 香港是情人 , 欧洲是外遇 。
他说 , 中国文化对所有的“龙族”都有着无法摆脱和割舍的影响 。谈到台湾一些人企图割裂两岸的文化联系 , 他说:“吃饭要用筷子 , 过端午节 , 过中秋节 , 能改得掉吗?大家所信仰的妈祖 , 不也是从大陆来的?余秋雨等大陆文化学者到台湾演讲引起轰动 , 不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传的?”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 , 江苏人 , 有着女性知识分子的韵味和气息 。重庆时期 , 两人青梅竹马 。他们至今都保留着一个特色 , 那就是在家的时候讲四川话 。有次余光中到四川大学演讲 , 他征求校方 , 既然到了四川 , 是否就用四川话演讲 , 后来校方告诉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 “就用普通话吧” , 余光中因此没能有机会显示他讲四川话的才能 。

【乡愁余光中诗词 余光中所写的诗中表达乡愁的】

从香港返台后 , 余光中为躲避繁琐的事务和各种交际 , 一直定居在高雄 , 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 , 尽管年过七旬 , 但精神矍铄 , 幽默健谈 , 不失赤子之心 。他每天坚持工作 , 上课、创作、编书 , 乐此不疲 。他的近作不时被大陆报刊转载 , 一些大陆出版社要出他的作品集 , 他便不辞辛苦亲自校对 。
“国立中山大学”环境优美 , 紧邻寿山风景区 , 南边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货运港口高雄港 , 正西是西子湾 , 他的办公室就在面海的半山腰 。余光中面海低语:“在台北时办公室也靠海 , 不过是靠着台湾东海岸 , 我看着太平洋有什么意思 , 看美国有什么意思 。这也许是天意 , 现在我凭窗而立 , 便可直视海峡西面 , 尽管身在台湾 , 我可以眺望对面的香港 , 可以一生守望着我的大陆 。”■文/赵新兵顾钱江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余光中的《乡愁》 是一首什么诗?《乡愁》的文学体裁是:现代诗 。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 。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