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来翰墨缘:米景扬口述读后感精选( 四 )


《八十年来翰墨缘:米景扬口述》读后感(四):听老先生讲古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老先生讲古”,其一是老先生经历岁月绵长,经见的有意思的事儿就多 。其二是因为老先生对于事情也有独特的见解 。应该说《八十年来翰墨缘》极大地满足了我这一爱好 。让我一次听个够 。
《八十年来翰墨缘》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青少年时代、走进荣宝斋、难忘的十年、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人物篇、退休生活,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米景扬先生的人生经历、工作故事,既是个人的奋斗史,也是大时代的历史,更是艺术史,因为米景扬先生既是画家,收藏家,他、历任荣宝斋的编辑、副编审、副总经理,他本身也是出身于鉴赏世家,家学渊博,这为他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在荣宝斋工作四十余载,可称得上荣宝斋的“活化石” 。
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字号店铺,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有“民间故宫”之称,事实上,荣宝斋与故宫确实互为股肱,两个机构保持了多年的艺术交流活动,这在书中也有所提及 。荣宝斋在多年的收藏经营活动中,以文会友,与多位著名书画家都结下了翰墨情缘,他们都与荣宝斋有不解之缘,其中不乏很多奇闻轶事,郭沫若先生假日总去荣宝斋写字,还总是主动询问并给工作人员留下墨宝,李可染用的陈年“特净皮”都是出自荣宝斋,而米景扬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荣宝斋组织书画家合作的事例不胜枚举,陈仰山建议郭沫若字写得更瘦一点,钱松嵒与李可染两位南北山水画大师合绘《春柳耕牛图》,李可染为潘天寿的《竹石双禽图》写引首,王雪涛与赵朴初合作《八声甘州?咏梅》,算得上是一时佳话 。
米景扬先生尽管八十高龄,依然记忆力超群,不仅说到往事历历在目如在眼前,对于传统艺术以及制作工艺也是如数家珍,荣宝斋的木板水印工艺,国画的临摹,传世珍品《韩熙载夜宴图》的印制,人民大会堂中的《江山如此多娇》绘制过程,以及之后的再次复制,在书中都有详尽的解说,其中也不乏许多书画的鉴赏与交流故事 。米景扬先生对于口语化的语言运用也非常好,在他的讲述中,荣宝斋的历史又一次鲜活地从纸面上浮现出来 。
籍由他的讲述,使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了那个时代,初创荣宝斋的过程、十年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品拍卖 。很喜欢这一套北京口述历史丛书 。口述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口述历史是活生生的,书中提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可以作为历史的借鉴,也是为普通人立传,书中讲到许多荣宝斋的著名或非著名的工作人员,包括一位很有特点的专门招待客人的姚为言,这位老爷子有独特的艺术见解,也有待人接物的眼力见儿,所以可以指点黄胄的画作,保存着郭沫若的图章,首长视察也愿意与他聊天 。是非常有意思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