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诗词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李煜的词在艺术上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 , 直抒胸臆 , 略无讳饰 , 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 , 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 , 明白率直 , 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 。周济说:“李后主词如生马驹 , 不受控捉” , 并称赞它“粗服乱头 , 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王国维也称他有“赤子之心” ,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 , 都是指的这一特色 。第二 , 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 , 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 , 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 , 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 。例如:“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对于那种离恨愁肠缠绵郁结、深远不绝的描写 , 就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概括力 , 能道出各种各样抱愁怀恨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第三 , 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 , 不流于空泛 , 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 , 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 , 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 , 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 , 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就写情来说 , 化抽象为具体 , 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以可感的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想象 , 从而体会到抒情主人公的意绪和心境 。如“粉英含蕊自低昂”(《谢新恩》) , “百尺虾须在玉钩”(《采桑子》) , 就通过自低昂的花枝和垂挂在玉钩上的长帘 , 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作者那孤寂的处境和慵懒而毫无生趣的心情 。另一种是通过比喻 , 将很难表现的一种思绪 , 具体化为一种可感的视觉形象 , 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上面提到过的以春草比喻离恨 , 以东流的春水比喻长愁 , 就是很著名的例子 。第四 , 语言自然、精炼、明净 , 在古典诗词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不少词句 , 明白如话 , 似脱口而出 , 实际是经过精心的提炼而不露一点痕迹 , 流畅而富于情韵 , 明净而含蕴丰富 , 不浅、不露、不生、不涩 。
李煜的词有什么风格和特点李煜词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 , 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 , 题材较窄;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 , 还不脱“花间”习气 。
第二类为降宋后 , 后主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 , 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 , 李煜以亡国的悲痛 , 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 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 , 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 相见欢》等 ,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 , 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 , 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
李煜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公元十世纪初——曾经辉煌灿烂的唐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 , 统一政权的分裂 , 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 。直到十世纪中叶之后 , 宋王朝才逐渐统一了中原大地 , 重新形成统一的政权 。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 , 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 , 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 , 就数量上来说 , 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 , 不过三十余首 , 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 , 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 , 却能以己少许 , 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 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 , 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 , 足当太白诗篇 , 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 , 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 , 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 ,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