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诗词的艺术风格 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四 )


这首词据说也是为小周后所作 。上阕写出了一个正在午睡的美人 。首句勾勒出一个略带神秘的静谧境界 。接着写女子的美丽:长发乌黑柔软 , 绣衣异香四散 。下阕由静转动 , 写词人偷入内室 , 惊动了梦中的女子 。末句写她不但不惊怒 , 反而情韵悠悠 , 说明她与词人世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全词从审美的角度开始 , 以两相爱悦的感情结尾 , 写得洗练美丽 。
这一类词 , 尽管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比花间词人有了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 但仍未脱柔靡之风 , 呈现出花间词人的气息 。这是他前期作品的缺点 。
另一类是他在感受到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李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 , 日与群臣酣宴 , 愁思悲歌不已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又加上他弟弟从善入宋不归 , 在寻欢作乐之余 , 自然会隐隐感到自己前途的不测 , 形之于词 , 便有一些伤感之作 。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 , 触目愁肠断 , 砌下落梅如雪乱 ,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离恨恰如春草 , 更行更远还生 。
这首词即景生情 。先写落花纷纷 , 人立其中 , 写出断肠的原因 。下片写别来无信无梦 , 后又通过一生动比喻 , 说出无限离恨 , 为人传诵 。
又如《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 , 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滴频欹枕 ,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 算来一梦浮生 , 醉乡路稳宜频到 , 此外不堪行 。
这首词由景生情 , 写出人生之烦闷 。秋风秋雨不眠人 , 已是伤感 , 末两句写人生之苦恼 , 很有一种悲天悯人之感 。
在李煜更早期的词中 , 还有一些与以上两类均不相同的内容 。如渴求隐逸的词《渔父》二首:
浪花有意千层雪 , 桃李无言一队春 , 一壶酒 , 一竿身 , 世上如侬有几人 。
一棹春风一叶舟 , 一纶茧缕一轻钩 , 花满渚 , 酒满瓯 , 万顷波中得自由 。
从中可看出李煜青年时代受到的佛学影响 。
又如描写景物的《望江梅》(二首):
闲梦远 , 南国正芳春 , 船上管弦江面绿 , 满城飞絮辊轻尘 , 忙杀看花人 。
闲梦远 ,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 芦花深处泊孤舟 , 笛在月明楼 。
前者写江南春景 。先写江南春水之美和船上管弦之盛 , 次写城中花絮之繁、宝马香车之喧和都城人士之狂欢 。可见江南盛时上下酣嬉之状 。
后者写江南秋景 。先写秋来江山寥廓、四野萧条 , 再写远岸芦花之盛 , 与孤舟相映 , 情景兼到 。末句写月下笛声 , 更觉秋思洋溢 。
以上这些词 , 渐渐摆脱了花间词人的影响 , 显现了另一种面貌 。
三.李煜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由于生活的巨变 , 李煜后期的词 , 内容多追怀往事 , 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气氛 。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小词的最高境界 。亡国之音哀哀欲绝 , 滴滴血泪 。不但像那“烂嚼红茸 , 笑向檀郎唾”(《一斛珠》)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一去不复返 , 连那“不放双眉时暂开”(《采桑子》)的和愁带闷的描写 , “世事漫如流水 , 算来梦里浮生”(《乌夜啼》)的强求解脱的描写也都不用了 。笔底下流出的尽是痛入骨髓的家愁国恨 。体现出一种以悲为美的风格 。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 相留醉 ,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之中 , 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首句写出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 , 第二句点出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 。让人自然联想到对人生的理性思索 。人们生命之春的早逝岂不也是因为过多的栉风沐雨?外景与内心浑然合二为一 , 花与人恍然相对 , 不胜缱绻 。下片把景物人格化 , 写出彼此眷恋难舍的情态 。结句又仿佛把自己个人的失意情怀与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相融合 , 使词极为让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