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三个境界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 萧瑟的秋风中,游子登高望远,怀念亲人,见不到又音信难通,就如一名学者刚开始在学问时那种对知识的惆怅迷惘的心情跃然纸上 。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首先要高瞻远瞩认清前人所走的路,也就是说,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做学问的起点 。
此句选自——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1、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
2、作为一名做学问者,应深思熟虑,就象热恋中的情人那样热切、不惜一切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

【诗词的三个境界 古诗词中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此句选自——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
2、作为一个做学问者,只有在学习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才能够功到自然成,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 。
此句选自——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特别说明:此三种境界出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
谁知道诗词的三个境界是什么第一境界:分析探究,理解诗词的意象 。
意象这个词,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其内容表现为一定客观的物像,物像不因人的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像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经过诗人的大脑,就带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渗入了诗人的某种情感和思想 。这种渗透了诗人情感思想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诗的意象 。比如:“孤云漂泊复何依”中,不用白云、浮云,而用孤云,就表达了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惆怅孤寂的悲痛心情 。
对一首诗来说,诗人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意象就是载体 。意象是诗的构思的最小单位,是诗的建筑材料 。意象在诗中要靠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用以表现意象的多半是词语也有句子 。一个句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 。如“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三个意象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语的联缀,从构思上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出现了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种意象,这些意象组成了承载情思的意象群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全部是意象的连缀 。
因此,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首先要从分析诗歌的语言入手,充分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含义,分解每行诗句,提炼出能够表现诗人情感或意象的关键词语,从而把握诗的每个意象 。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渲染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借急风、天空、哀猿、清渚、白沙、飞鸟、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等系列萧瑟悲凉的意象,渲染了萧飒浓郁的秋意,情景相契,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和感慨 。后四句描写了悲秋的游子,孤病登高的诗人、新停的酒杯,表明了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举目无亲的孤独,痛苦之情可想而知 。情因景生,作者长期远离故乡,独自漂泊在外,暮年多病,举目无亲,在凄清的秋天登高望远,愁绪满怀 。而国势艰危,仕途坎坷,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其忧国伤时之情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