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讲解 如何讲解苏轼诗词( 二 )


二、课文简析
(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写作背景简介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我们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
2.基本解读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篇 。(主旨)
作品描写的重点不在快哉亭的本身,而在它周围的广阔景象 。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从窗口俯瞰江面,看到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景色壮而美 。“知君为我新作”二句,点明亭的主人与作者的亲密关系,说我自己知道你为了接待我而特意建造了这座亭台 。亭台的窗户涂抹上青红油漆,色彩犹新 。
“长记平山堂上”以下五句,是通过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 。用“长记”二字 。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回忆 。于是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非常相类似 。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 。在当时的情况下,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 。笔法非常巧妙 。
下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景色 。开头五句,用特写的笔法描写亭前广阔江面的倏忽变化、汹涌澎湃、风云开阖、惊心动魄的壮观,并由此生发出江湖豪兴和对人生的见解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 。“忽然浪起,掀起一叶白头翁”,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 。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化用宋玉《风赋》中的典故,借对风的议论,将作品的题旨进一步点明和深化 。《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雄风” 。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 。显然,宋玉在此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借以讽谏楚襄王的 。而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 。宋玉却把风硬分为雌雄,岂不可笑?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作者认为,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旷达!
3.鉴赏要点
①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 。作者贬官黄州,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政治上是非常压抑的 。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 。但是他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理想的追求,并不是盲目乐观 。这样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
②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 。虚实结合,通过联想、对比、议论来写眼前景 。例如,用记忆中的平山堂的景色的联想,来描写眼下的快哉亭的景色 。又如,用宋玉《风赋》中的感受和眼下在快哉亭的感受进行对比议论等 。这点在上面的“基本解读”中已有较具体的解说,不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