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简介绍兴兰亭诗词 绍兴兰亭的介绍( 六 )


王右军祠
王右军祠像艘画舫座落水中,四面环绕荷花池,夏天荷花盛开,清香宜人 。祠门额匾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题,“王右军”就是王羲之,他曾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 。祠堂是康熙年间所建,环境幽雅,进门见山,祠内有池,即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左右设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融为一体,独具匠心 。每年书法节开幕式和书艺交流活动都是在祠内举行的 。祠内的廊壁上镌刻的是历代书法家临摹的《兰亭集序》,大家可能会问那么《兰亭集序》真迹还能看到吗?请大家看这里的一段文字介绍:《兰亭集序》原来是作为王氏传家之宝,传到第七代孙,出家做了和尚,就是智永,他也是著名书法家,他又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那时已是唐代唐太宗执政时期,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书法,想得到《兰亭序》,多次召辨才让他交出来,但辨才始终不肯示众,唐太宗不死心,命臣子萧翼假扮成书生从辨才手中偷走了《兰亭序》真迹,辨才后来惊气而死,唐太宗得到真迹后,命书法家大臣们去临摹,但他很自私,临死前交代太子李治要将《兰亭序》殉葬,所以《兰亭序》是作为唐太宗的陪葬品埋入了昭陵 。如今临摹本中以唐摹本为好,如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他们是陪葬之前照着真迹临摹,其中冯承素公认为是最接近真迹的摹本,接下来我们就参观他们所临摹的碑刻和复制本 。
首先我们看到这里有“墨池”两字,这是清代同治绍兴的山阴知县杨恩澍所书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第一本便是公认为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冯承素摹本,为什么说他最接近真迹呢?这是因为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搨书人遵唐太宗旨意按王羲之真迹用双钩填廓的方法摹描下来的,也就是透过光线用很细的笔将字的轮廓钩出,再将墨填进去,完全照着王羲之原样,保持了自然书写的神韵,如修改涂抹也是与王羲之一样,因为这本摹本上有唐中宗盖下的年号“神龙”印,而我们取名为“神龙本”,还有许多印子,这些都是历代收藏、认可或鉴定的人所盖下的 。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临写的《兰亭序》,此临本也称“张金界奴本” 。乾隆曾评出八个临本为最好,而虞世南的这本评为第一,是《兰亭八柱帖》的第一柱 。但因为虞世南是临,而冯承素是摹,所以我们现在人从接近真迹角度来讲还是以冯承素为最好,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评法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隋朝开皇年间的《开皇兰亭》,这是现存最早的一本版本 。这本又是唐代著名大书法家褚遂良的摹本,可以看到这写着“兰亭八柱第二” 。下面这本是唐临绢本,因为在安徽颖上所发现又称为“颖上兰亭”,明末战乱中被损,残缺27个字了 。接下来是宋游相所收藏的“洛阳本”和“家藏石本”,游氏共收藏了一百多本,在当时是收藏版本最多一位 。最后的这本是最特别的版本,它是清•乾隆年间的状元石韫玉的一篇状元文,他将《兰亭序》全文打乱,重新编写成新的文章,内容变了,但《兰亭序》中的324个字不变,所以称之为“颠倒兰亭序” 。
好,让我们看一下大厅 。走进大厅可以看到上方的匾额,这是光绪宣城刘树堂题写的“尽得风流”四个大字 。中间的王羲之画像是中国美院的副院长宋忠元老师创作的 。图下有王羲之生平简介:王羲之原来是山东临沂人,因避乱而南下定居在绍兴,曾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 。绍兴人有开玩笑的称之为“最早的南下干部” 。王羲之的故居仍保存至今,位于绍兴市区的戒珠寺,死后葬在嵊州金庭,有王右军墓,享年58岁 。王羲之以作书养鹅为乐,一生薄功名利禄,好山川形胜 。沙孟海曾题了一副对联概括:“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说的是王羲之一生寄迹在山水之中,热爱山水自然,且为人耿直,敢于放言直言,可谓史无前例 。)所以王羲之后来辞官隐退,这副对联是对王羲之一生的写照 。
在旁边的陈列柜中,我们还可以再次看到冯承素的“神龙本”,为复制本,其真迹收藏在北京故宫 。除此之外这边的廊旁我们还可以看到朱熹作跋的《兰亭序》、元代赵孟頫、明代王铎、清代郑板桥等人临写的《兰亭序》等各种版本,风格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兰亭序》已作为书法家的必修课,版本也已不计其数 。
兰亭古迹区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稍作休息后,我将带领大家由新的出口返回 。
兰亭碑苑
兰亭古迹区占地50亩,而现在正在进行的兰亭保护整治工程将原有面积扩大到近300亩,大家可以看到在王右军祠右边的这块区域就是兰亭碑苑 。苑中有:王羲之、王献之二王馆,兰亭序馆,书法陈列馆以及碑廊等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