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诗词曲 关于赞美中国文化的诗歌( 七 )


二者皆可抛
急求一篇文章2000字的 名叫:流行歌曲与中国传统文化 哪位好心人帮下忙!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传统文化
编者按: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 ,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 , 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 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 , 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 , 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 , 主题营造以及铺陈 , 情感把握等方面 , 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 , 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
中国的流行歌曲 , 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 , 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 , 内地改革开放以来 , 又逐渐北上 , 回归到大陆 , 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 。可以这样说 , 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 , 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 , 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 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 , 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 。”[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 。可是 , “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 , 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 , 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 。举止行停 , 起居之中 , 有形无形俱在 。喜欢什么 , 不喜欢什么 , 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 , 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 。于是 , 不甚承认权威 , 也没有考虑那么多 , 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 。”[2]因此 , 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 ,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 , 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 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 , 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 , 相距太遥远 。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 , 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 , 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
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
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 , 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 , 所接受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 , 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 , 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 。”[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尽管如此 , 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 , 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 , 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 , 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 。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意境很深 , 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 , 而只有在生活化极度而开的时候 , 古典诗词才禀为经典盛才 。而唯一不同的是 , 越以前的文字越拘板、越咬口 , 而越以后的 , 文字形式越开放、越广阔 , 这大概也就是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原因 。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结合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
2.对古典诗词标题与名句的引用
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 , 其出发点就在于古典诗词的标题简短但具有深度 , 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 这也正好符合流行歌曲对歌词简练的要求 。古典诗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既然“能够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 , 就必定是合乎人道的 , 是与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的……这是由美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 。”[5]故词作者们也喜欢借用古典诗词的这些审美价值 。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 , 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红唇那样激动 , 笑容那样朦胧 , 眼神那样的伤感 , 象那岁月正在流淌 , 记忆正在遗忘 , 桃花依旧笑春天) , 白雪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 , 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 , 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 , 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 , 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 , 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 , 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 。这些也是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