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权威的古诗词鉴赏 推荐些古诗词鉴赏?( 八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 ,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 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晚年 , 处于国破家亡 , 流离异乡时作此词 。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 , 十分苦闷;天放晴后 , 落花已化为尘土 , 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 , 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 , 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 , 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 , 觉得物是人非 , 悲从中来 , 万事皆休 , 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 , 甚至有时正想开口 , 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 , 出语看似平易 , 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 , 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 , 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 , 也来了出游之兴 , 准备划船前往 。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 , 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 , 作为词意转折 , 配合实字表达 , 收到尺水兴波 , 感人至深的效果 。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 , 使“愁”变得沉重 , 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 , “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 , 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 , 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 , 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 , 又驼到马背上去了 。似此 , 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 , 绝望地悲鸣 , 无助的呻吟 , 撕心裂肺 , 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2、置景的虚实 。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 , 有虚实相间之景 。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 , 能触发联想 , 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 。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 , 有凭藉依托 , 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 。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云:“不以虚为虚 , 而以实为虚 , 化景物为情思 。”怎样置虚实之景 , 化景物为情思呢?如毛泽东1965年5月写的《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 , 千百里 ,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 , 黄洋界上 ,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 古代曾云海绿 。
弹指三十八年 , 人间变了 ,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 天际悬明月 ,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 万怪烟消云落 。
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 阔别38年 ,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 用非常欣喜的心情写下这首词 。
词的上阕写重上井冈山的所见 , 是一幅广袤千百里 , 林海古木参天 , 葱葱郁郁 , 不愧为南天奇岳的自然实景!另外 , 还点缀了井冈山今天的美景:许多高楼大厦 , 警勉后人的革命纪念亭台 , 五井碑 , 黄洋界 , 车来车往 , 如跃似飞 。细品之 , 叫人惊叹老根据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真是“江山如画”!
词的下阕写诗人的所感 , 侧重回忆往昔和抒发豪情 。38年仅仅弹指间逝去 , 井冈山“变了” , 但来之不易啊 。往下诗人虚写昔日在井冈山的斗争:风起云涌 , 枪林弹雨 , 抛头颅 , 洒热血 , 那真是“九死一生”!是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人民 , 似天上明月朗洁、高尚 , 革命豪情天生 , 横扫一切枯枝败叶!终于 , 迎来了“一声鸡唱” , 东方红了 , 太阳升以至“万怪烟消云落” 。
诗人勾勒前实景和后虚景 , 且注入了革命情思 , 堪称妙用虚实景的典范之作 , 无不叫人惊叹其运笔之神奇!
3、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 , 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 , 即诗中的议论 。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 , 它要求有哲理性 , 有形象性 ,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换句话说 , 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