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材的丰富性 古诗词中的各种美(13)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 ,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 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 ,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 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 ,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 琴瑟友之 。

【古诗词题材的丰富性 古诗词中的各种美】

参差荇菜 ,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 钟鼓乐之 。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 萧萧送雁群 。
朝来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编辑本段]古诗歌的常识
1.韵脚:韵文句末压韵的字 , 如李白《静夜思》窗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光霜乡是韵脚 。
2.押韵:诗歌辞赋押韵使音调和谐优美 , 如李白《静夜思》押ang韵 。
3.律诗的结构:共八句 , 一二句为首联 , 三四句为颔联 , 五六句为颈联 , 七八句为尾联 。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从句式上看 , 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五字为二、二、一;七字为二、二、二、一、
从意义上看 , 有时因表意需要也有特殊情况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 这样就成了
二、二、一、二式 。
5.因为古诗原没有标点(标点是后人添加上的) , 所以一行为一句 。
[编辑本段]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
古诗体式简谈兼对中学课本两处诗体说法的商榷
我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 , 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 。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 , 更易混淆 。因为 , 从形式上看 , 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 , 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 , 很难区分 。但是 , 从古代以来 , 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的区别 , 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 , 形式自由 , 语言流利 , 格调奔放 。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
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的《石壕吏》格律教宽 , 叫古风……”
这里的叫法 , 不符合习惯 。人们习惯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 , 而把岑参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 , 编者也明显看到了两诗的“异” , 所以出了这样的问题 。而杜甫的《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 , 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 , 而不叫“古风”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 , 需要对我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 , 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 , 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 , 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 , 这为后来的五、七言诗提供了先例 。因此 , 《诗经》与《楚辞》成为我国诗歌之源 。
至汉代 , 出现了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的机构“乐府” , 它所搜集的最有影响的是民间诗歌 , 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 。它最大的特点是现实性强 , 通俗明快 , 形式上以五言为主 。如教材八年级(上)中的《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的《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 , 即是“正宗”的“汉乐府” 。汉乐府民歌的内容体式影响了当时及后世的文人诗歌创作 , 至东汉末年 , 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的《古诗十九首》出现 , 其中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许多特点 , 这对古诗体式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 , 汉乐府的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的形式 。
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的“古题乐府”(也叫“旧题乐府”) , 它借用“汉乐府”的题目 , 写新的内容 , 犹如“旧瓶装新酒” , 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的《从军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 。这些诗歌的特点是虽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 , 但写的内容是新的 , 不过与原题有一定的联系 , 如“从军行”与军队军事有关 , “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 。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的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 , 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 , 增添了文人色彩 , 提高了艺术品位 。“古题乐府”有五言与七言两种形式 。七言的古题乐府 , 今能见到最早的是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 , 至南朝齐梁时的鲍照始大力为之 , 写出了《拟行路难》(18首)等 。乐府诗可以歌唱 , 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 , 在内容篇幅上 , 一般比较长 , 吟诵时如行云流水 , 一气而下 。它可以自由转换韵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 , 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 , 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的特点 , 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 , 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 , 间有杂言 , 文采飞扬 , 读来抑扬顿挫 , 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