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材的丰富性 古诗词中的各种美(15)


而杜甫、韩愈等诗人则在七言乐府体中有意识地避开律诗的句法句式 , 以体现出古奥、质朴的风格特色 , 多用散句 , 多用“三平”、“三仄”收尾(如“三重茅”、“长林梢”、“沉塘凹”、“入竹去”、“自叹息”、“冷似铁”等) , 多用奇崛古朴的语言 , 以体现折拗郁勃的特色 , 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在内容风格上 , 这类诗往往以现实主义的题材、深刻沉郁的感情为主 , 与前一类歌行体的浓郁浪漫主义色彩不同 。但讲究内容的壮阔、气势情感的奔放激越 , 结构的转折多变 , 又符合七言歌行体的总体特色 。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 , 李益的《登天坛夜见海》 , 韩愈的《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卢仝的《月蚀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 , 都具有这样的特色 , 习惯上被称为“七言古体” 。
关于七言歌行体与七言古体诗的区别 , 前人论述非常多 , 刘熙载的《诗概》中是这样区分两类特点的:“七古可命为古、近两体 。近体曰骈、曰谐、曰丽、曰绵;古体曰单、曰拗、曰瘦、曰劲 。一尚风容 , 一尚筋骨 。此齐梁、汉魏之分 , 即初、盛唐之所以别也 。”(《清诗话续编》2436页)这里所说的“古”指的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七言古体 , 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古朴质实的特点;“近”则是指“初唐体”发展而成的七言歌行体 , 它继承了齐梁尚巧求丽的特点 。可以说 , 这是在汉魏六朝七言乐府诗的大树上结出的两个不同风味的果子 。
以上大概是我国古体诗的基本概况 , 它与唐代出现的格律严整的近体诗(格律诗) , 成为我国古诗的基本形式 。
《润物》一书中有许多经典诗词 。
名诗人、名句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 ,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 , 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 ,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白居易(772~846) , 汉族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谥号“文”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江南好 ,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 , 唐代诗人 , 汉族 , 自号少陵野老
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春望》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迟日江山丽 , 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新松恨不高千尺 , 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留连戏蝶时时舞 ,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细雨鱼儿出 , 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