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的经历_诗词 苏东坡在广东惠州的诗词( 二 )


苏东坡在惠州的故事 , 谁有告诉我!!!拜托各位!!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 , 章恬任相 , 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 。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 。同年十月二日 , 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 , 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 , 谁知下车伊始 , 一看山川风物 , 美不胜收 , 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 。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 , 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 , 杂居市内 , 对考百姓有干扰 , 建议建兵营三百座 。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 , 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 , 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 , 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 , 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 , 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 。
更难得的是 , 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 , 巡视施工进度 , 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 , 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 , 尽情欢宴了三日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 , 登合江楼、入逍遥堂 , 过丰乐桥 , 踏遍西湖山水 , 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 , 欣赏塔影平湖 。
苏东坡左惠州 , 也有一段伤心事 , 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 , 字子霞 , 为人聪敏 , 有见地 , 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 , 不识字 , 后已粗通文墨 , 学书 。苏东坡被贬时 , 姬妾相继离去 , 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 , 至死不渝 , 死时只三十四岁 。她死后 , 苏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
传说朝云死后 , 苏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 , 她每次回家 , 下衣总是湿漉漉的 , 问她何故 , 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苏东坡梦醒后 , 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 , 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 , 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
苏东坡在西湖三年 , 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 , 因此 , 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 , 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 , 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
苏轼在惠州的经历_诗词 苏东坡在广东惠州的诗词

扩展资料
在惠州居住期间 , 苏轼写就了无数传世佳篇 , 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家居俗务 , 也记写了惠州的山水风物和人文世情 。
所作诗文非常接地气 , 题材非常世俗化、生活化 , 如《食荔枝》、《江月五首》、《记游松风亭》等 。而在侍妾朝云逝去的日子里 , 苏轼不胜哀伤除写了《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 , 还写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题栖禅院》等许多诗、词、文章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 。
《食荔枝》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 , 卢橘黄梅次第新 。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妨长作岭南人 。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 , 枇杷与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 , 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
诗词赏析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 , 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 , 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 , 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 , 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 。在岭南时 , 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
《西江月·梅花》原文:
玉骨那愁瘴雾 , 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
素面翻嫌粉涴 , 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 , 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 , 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 , 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