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的经历_诗词 苏东坡在广东惠州的诗词( 四 )


苏轼热爱人民 , 关心民瘼 , 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通 , “杖履所及 , 鸡犬皆相识 。”这在他的寓惠吟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夜访翟秀才时写道:“林行婆家初闭户 , 翟夫子舍尚留关 。”“中原北望无归日 , 邻火村舂自往还 。”绍圣二年三月 , 他游览白水山佛迹岩 , 在归途中遇到一位80多岁村叟 , 便与之畅谈 , 老者热情地请他饮酒 , 并约他待荔枝成熟时再来一游 。随后他便写诗记其事:“有酒持饮我 , 不问钱有无 。”“步从父老语 , 有约吾敢违?”(《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寓惠期间 , 苏轼为惠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 如助建东新、西新二桥 , 倡建水碓  , 推广秧马 , 呈请改革税赋缴纳办法等等 , 足见他不是在诗歌中玩弄文字 , 空喊口号 , 而是出于真情实感 。他在惠写成的光照千古的《荔支叹》 , 是其“民为贵 ,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日啖荔支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 , 也不是姑妄言之 。
苏轼寓惠诗词视野开阔 , 题材多样 , 自然酣畅 , 挥洒自如 , 但也夹杂着庄子、佛老思想的消极成分 。不过 , 他感悟的一些人生哲理 , 对人们是有一定启迪作用的 。早在他谪居黄州时 , 在《前赤壁赋》中就借曹操的故事并托客言作了第一次的阐述:“方其破荆州 , 下江陵 ,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 旌旗蔽空 , 酾酒临江 , 横槊赋诗 , 固一世之雄也 , 而今安在哉?”喟叹人生须臾 , 事业有极 。及谪惠州 , 他亦往往把这一哲理写入诗词中 。例如《和陶咏三良》诗云“仕宦岂不荣 , 有时缠忧悲 。”《西江月》词云:“世事一场大梦 , 人生几度秋凉 。”说明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 , 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 , 我们应当不以物喜 , 不以已悲 , 慨当以慷 , 泰然处之 , 才不至于心为形役 。
苏轼在惠州西湖写的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东坡在惠州曾吟过什么诗 , 要一首出名一点的 , 完整的苏东坡有一首[卜算子]词 , 词是这样写的: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这一首小词的背后 , 藏着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绯闻故事! 绯闻故事有三种不同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位王姓女子 。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了这首[卜算子]词 , 一般读者都不明白讲的什么 。一个叫张文潜的人继苏东坡之后也贬官黄州 , 经过调查 , 得知这首词背后故事的来龙去脉 。可惜的是 , 吴曾并没有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写出来 , 只说了句“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 。第二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一个邻家女子 。宋人袁文《甕牖闲评》卷五记载:苏东坡谪居黄州 , 邻家有个聪明伶俐的女子 , 每天傍晚都会跑到苏东坡窗外听他读书 。后来 , 她的家人要将她嫁人 , 商议婚事 , 女子竟然开出这样的条件:“得要读书有东坡先生那么多的人才可以 。”结果 , 没有一个符合她心意的 , 因此没等到嫁人就抑郁而死了 。宋人李如篪《东园丛说》卷下的记载 , 时间情节都跟《甕牖闲评》均有不同:苏轼还没有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夜间读书 , 一个邻近富豪人家的女子经常前去偷听 。一天晚上 , 终于鼓起勇气 , 跑去找苏轼 , 主动投怀送抱 。苏轼没有接受 , 相约考中进士之后再娶她为妻 。可是真的中了进士之后 , 苏轼却娶了别的仕宦人家的小姐 。过了很多年 , 苏轼去了解那女子嫁给什么人了 , 得知她一直信守诺言 , 没等出嫁就死了 。苏轼因此写了这首[卜算子]词 。第三种版本:绯闻女主角是惠州温都监的女儿 。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四记载了作者从一个叫王梦得的人那里听来的故事:苏东坡这首词不是作于黄州 , 而是作于惠州白鹤观 。当时惠州姓温的兵马都监(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军分区司令)的女儿 , 长得漂亮 , 十六岁了还不肯嫁人 。听说苏东坡到了惠州 , 高兴地对人说:“他是我的丈夫 。”每天夜里 , 悄悄跑到窗外徘徊 , 听苏东坡读书吟诗 。苏东坡发觉了 , 推窗察看 , 她就翻过围墙逃走 。苏东坡找到她家了解情况 , 她的父亲就告诉苏东坡女儿的想法 。苏东坡跟他说 , 要给介绍一个姓王的男子作为夫婿 。没过多久 , 苏东坡就被继续流放到海南岛 , 这门婚事便没能介绍成功 。温氏女子也很快病死了 , 她的家人把她埋葬在河边沙滩旁 。等苏东坡回到惠州 , 得知女子已经死去 , 心中惆怅 , 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词 。元人陈明秀《东坡诗话录》、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都有相同的记载 , 后者并且指出 , 温都监女儿名超超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卓吾曾经发出过如下一番感慨:温超超独具慧眼 , 知道苏东坡不是凡人 , 知道苏东坡之外没有人配得上自己 , 因此宁死不愿居住人世间 。苏东坡想要把她许配给王姓男子 , 她一定是宁死不嫁的 。因为 , 她的心里只有东坡先生 , 没有王家后生 。也有人认为这词是影射刺时之作 , 没有女子 , 无关风月 , 不是绯闻 。当然 , 还有一些人是上述说法一概不相信的 , 认为它只是宋人作词的一般套路:心中有所感触 , 聊以抒发寂寞之情 。孰是孰非 , 难以定论 , 也不必非有定论 。我以为 , 文学作品 , 附丽一点美丽的传说 , 可以丰富作品的含义 , 给阅读者增添些许趣味 , 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作为喜爱苏东坡诗文、同情苏东坡遭遇的后世读者 , 他于漂泊天涯之际 , 有一位妙龄女子欣赏他 , 爱慕他 , 也可以感到一点儿欣慰 。谁规定了白发红颜不能心相印、情相许的?假如真的有过一位温超超 , 她实在是一位至纯至美的女子 , 惹人怜爱;她的敢于冲破世俗观念 , 大胆表达心中所爱 , 令人肃然起敬;她的不幸夭折 , 不由人不扼腕叹息 , 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