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三 )


这种巨大的失落和无力感,在最初与清华大学、协和医院以及警方和政府打交道时,曾一直紧紧包裹着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渐渐消逝了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当时朱令前后共有两次发病,第二次发病要比第一次发病严重许多,浑身剧痛,无法进食,头发全部掉光,昏迷,直接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在长达52天的昏迷的日子里,朱令全身换血八次,但一直没有查出病因,最后,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让吴承之和朱明新做好准备 。
一份电子邮件扭转了局势,通过互联网的帮助,最终确诊了病因 。这是在案发后,朱令铊中毒事件被报道时,被广泛提及的一个点,"新生的互联网,救助了一个女孩的生命 。"
求助的邮件是朱令的中学同学贝志诚通过互联网发往全世界的 。据央视《东方时空》报道,在邮件发出的几分钟后,就收到了第一封回复,邮件上写着一个陌生的英文单词:"Thallium"(铊) 。在随后的几天内,七百多封邮件从世界各地发来,其中有一百零六封都指向了一个病症——"铊中毒" 。
这是朱令入院后曾被怀疑但很快被医院排除掉的可能病因 。当时协和医院向清华大学要了一份在化学系读书的朱令的重金属接触物清单,里面并没有铊,再加上协和医院当时并没有能够检验铊含量的仪器,所以"铊中毒" 的怀疑被忽略掉了 。
后来,朱令的父母拿着翻译出来的外国专家判断朱令为铊中毒的邮件,想让医院参考,一度被拒绝 。在最后病危通知书下达后,他们再次恳求 。
朱令的各种身体组织成分被送到了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 。据《朱令的四十五年》一书中描述,当时测量仪表盘上的指针啪的一下就上去了,朱令身体中的铊含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研究所内的检测设备所能检测的范围 。最终检测结果表示,朱令体内的铊含量已经超过了致死量的40% 。
2013年后,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找到朱令一家,想要拿朱令的头发进行研究,吴承之交出了保留的几根朱令的脱发 。2018年,一篇论文发表在了《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上,论文的研究结果第一次向外界详细地揭示了朱令当年详细的中毒状况:
朱令第一次毒发是因为一次长达四个月的小剂量投毒,从1994年8月下旬第一次中毒,到12月初入院治疗 。而第二次中毒是两周内的大量投毒,剂量远大于第一次,并且伴随着铅中毒,直到1995年3月初入院治疗,昏迷 。
起初,清华大学对外并不承认校内有铊,在警方拿到了学校购买铊盐的证据后,校方才承认当时清华两位老师做实验需要用到铊 。而在最初,学校曾向同学们保密朱令铊中毒事件涉及刑事案件的情况 。
朱令的父母于1996年起诉了协和医院,2000年的终审判决中,协和医院被认定在对朱令的救治中没有过失,但也被判补偿朱令10万元 。而在多方力量的协调下,清华最终支付了20万元"人道主义"关怀的补偿 。
人们在网络上争吵,但真相没有更新这起铊中毒刑事案件本身,在1998年8月25日就结束了 。而这个未破的案件,在这25年间,多次在舆论场掀起波浪,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从初生到不断更新迭代 。
最开始,是互联网救了朱令,再到后来,各路人士在网络上的发言,引起舆论的关注 。网友们依照公布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想要拨开当年的迷雾,也通过网络,抱团取暖,聚集在一起,想要为朱令做些事情 。
"案子本身很简单 。"吴承之回忆说,公安部门的态度是在1996年初突然转变的,1995年5月初报案,最初公安办案很积极 。但到了1996年,再次去询问案情时,就表示无能无力 。
案件似乎就这样悄无声息了 。但是朱令被"互联网"远程救治的消息,却频频见诸报端 。同样被提及的,还有朱家与协和的医疗纠纷 。
远在美国的志愿者何青,最早是在1996年的《读者文摘》上看到有关朱令的报道,那时她以为朱令已经得到了救治 。再次得知朱令的消息便是在2005年,一篇名为《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的网帖出现在天涯网站,文章直指朱令是被孙维投毒所害 。随后,孙维本人发帖来为自己澄清,还有孙维和朱令共同的同学在声明后面跟帖,来证明孙维的人品 。
吴承之还记得那时的场景,他每天都会打开电脑,浏览网络上的发言,"大家会在网上盖楼,帖子会被删,但网友们就一直盖 。"但吴承之和朱明新从未在网络上发过言 。"大家都各有各的想法 。"这两百思特网位老派的知识分子,严谨克制,还是相信要走法律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