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五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志愿者们做的相关义卖品
这些年,人来人往 。有人发帖,有人来看望,有人捐医疗器材……有人消失了,又有新人出现 。"大多数时候,这些网友们其实不怎么和我们联系,他们怕打扰我们吧 。"朱令的父母说 。
更多的时候,朱令和朱令案成为了一个符号,她的名字被印在各种纪念物品上,她的遭遇被人们从各种角度解读,写进论文 。
2004年,帮助朱令基金会在美国加州成立 。朱令的两位大学同学童宇峰和张利,中学同学贝志诚、何青,最早参加对朱令网络救治的李新和Dr.JohnAldis等人,是基金会现在的成员 。基金会成立的初衷是帮助朱令以及其他的铊中毒者 。在他们的组织下,在海外举办过音乐会,为朱令筹款 。这些年,为朱令请护工的钱,就是由基金会支付的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帮助朱令基金会网站截图
到现在,源源不断的网友自发的捐款,仍然会不时打到朱明新的支付宝账户上 。网友会在转账的时候,附上一两句嘱咐的话语 。朱明新会把每一笔转账的姓名和金额,以及那些嘱咐的话,都用笔记录下来 。这些捐款,会被志愿者公示在微博上 。
朱令父母|朱令的家世

志愿者们做的相关义卖品
何青还记得,2006年朱令的生日时,许多网友留言,当时贴吧里放着歌 。13年过去了,她已经记不起歌曲的内容,只记得当时流下的眼泪 。而网友小妮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东方时空播出后的那一年,大家在贴吧内商量着如何给朱令过生日,准备礼物 。
2013年住进疗养院后,朱令的生活和医疗有了更多的保障,志愿者们来得少了 。在这里,她的名字被改为"吴令",当时接受疗养的安排,朱令一家做出的承诺是保持沉默,不再接受了媒体采访了 。
但舆论场的纷扰就如不经意间投入水面的石子,总能激起涟漪 。2017年,有人编造的一些谣言在网上传播,这逼迫着朱明新和吴承之不得不在网络上发表声明澄清 。
现在,聊起当年的事情,吴承之犹如在诉说他人的故事一样冷静和理性 。他向采访人员分析为什么人们对这件事如此关注,"就和看连载小说一样,大家都想知道结局是什么 。"
除了放不下的真相,吴承之和朱明新也担心着将来 。养老,死亡,将来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等他们俩都离开了,朱令怎么办?吴承之平时很关注养老和病人照料等社会问题,他说,"养老院是不能去的,你去看了就知道里面究竟怎么样 。"
2004年,朱明新因为摔倒导致脑移位出血入过院,吴承之则是在2014年因为肠梗阻住院,他们都挺过来了 。2015年4月,吴承之突发大面积脑梗,好在疗养院里抢救及时,事后他庆幸,"我是托令令的福呀 。"
吴承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俩的身体状况现在还可以,是因为朱令吧 。"为了照顾朱令,他们不敢倒下 。
对于朱令的未来,何青的想法是,基金会考虑给朱令多请一些护工 。朱令现在的护工是清华大学的校友去家政公司专门挑选的,已经干了两年,人靠谱,朱令一家人都很信任 。
一家人在认真经营着生活,家里也经常有快乐气氛,吴承之会时不时逗乐,说一些轻松幽默的话 。朱明新则会说他"挺傻的",觉得他"盲目乐观,没有忧患意识",她总是流露出对朱令身体状况的担忧 。
为了护理方便,这些年,朱令再没留过长发,顶着一头假小子的发型,几缕刘海搭在额头前 。吴承之在为朱令脖子上的伤口换纱布时,打趣地说,"我是御用发型师" 。朱令听到这个玩笑,露出了笑容 。
有一次,医生问,"什么动物叫得最响?"朱令说,"什么动物都没有我爸爸叫得响 。"这个充满童趣的回答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
有网友记得,送给吴承之的蝴蝶兰被养得很好,还繁殖了多株 。
每到周六日,吴承之会提前到疗养院门前的小餐馆,定上几个朱令爱吃的菜,护工偶尔也会包点朱令爱吃的饺子 。朱明新则学会了网购,偶尔在淘宝上买一些商品 。
2019年12月初,疗养院的地面上,还堆积着入冬以来的初雪,杨树叶子落下来,寂寥的寒意打落在行人身上 。采访人员来探访时,吴承之正在喂朱令吃护工包的芥菜猪肉饺子 。饭毕,喂水,吸痰,更换脖子伤口上的纱布,一切有条不紊 。
"嗝",朱令打了个饱嗝 。"嗝打得真响,吃饱了吧 。"吴承之在一旁打趣地说 。朱令咧开了嘴,在一旁的朱明新和护工也都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