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有何特点? 苏轼的诗词特点( 三 )


(二)题材内容
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樽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得了“无物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 。
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的成就最高 。
就抒情词而言,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苏轼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 。
他用词表现自己的胸怀和抱负,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 。
如《沁园春》(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 。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写密州出猎的盛况,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
其中又有一首词人四奶奶爱妻王氏的悼亡作 。
即“十年里生死两茫茫……”,借用梦境抒胸臆诉悲苦,情真意挚,沉痛断肠 。
苏轼的咏物词多达30余首,每首都艺术精湛,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重神似描写,既能写出物象,又能写出寄托 。
王国维认为[7]:咏物之词,自以东坡 。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
苏轼的田园词是对宋词题材的一个突破 。
他的组词《浣溪沙》五首,描写了农村风光、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和乡风民俗,宛如一曲清新优美的田园牧歌 。
(三)开创豪放词风
开创了旷达词,所谓旷达,指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个性 。
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的主要风格 。
最具代表的是《念奴娇》[8](大江东去,浪淘尽),词人挥洒如椽之笔,描画雄奇壮美的江山景色,又驱使无限时空,赞美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情豪迈而又沉郁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顾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身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这首歌词时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于黄州时写的 。
词中描绘祖国壮丽的江山,咏叹古代英雄人物的业绩,抒发诗人怀古之情,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但也流露了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 。
词的开头,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豪情洋溢 。
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描绘,把赤壁景象写的雄奇险峻,有声有色 。
在“江山如画”的壮阔背景中,又突出了“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 。
“小乔初嫁了”两句车,写周瑜的风流英俊,“羽扇纶巾”两句,写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在谈笑风生中取得赫赫战功 。
而“故国神游”之后,则抒发自己的感慨 。
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
苏轼那种雄阔豪迈的抱负,那种感慨万千的思绪,全部艺术化地凝聚成了词中那汹涌澎湃的惊涛海浪,衍化成了那瑰奇壮丽的江山、人物 。
最后词人又推出一幅“独酌江月”的梦幻图画,写人生有限,但很快以旷达之笔驱走衰飒之情 。
词中借怀古之句,抒自己建功立业、千古留名的企渴,其责任感、事业感、自负感乃至沉重忧患的伤感,全部“开放”地敞露在读者眼底 。
此类词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四)深化统婉约词作
他的悼念亡妻之作《江城子》与《密州出猎》作同一时间,用同一词调,却一刚一柔地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两个侧面 。
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可谓刻骨铭心,感情真挚凝重,语调呜咽低沉,意境悲切,堪称悼亡词中的绝唱——苏轼是有情的,单并非柳永那种纤艳之情,而是一种健全的士大夫文人之情 。
苏轼的咏物词也备受人称道,如:“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教从坠 。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寻郎却处,又还被,莺呼起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是雨过,遗迹何在?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9]
全词似咏杨花,又象在写“思妇” 。
温柔的心肠为离思所折磨,娇媚的双眼被春梦所缠绕,欲醒又睡,“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 。
全词多处巧妙地化用了唐诗,更使它显得婉美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