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有何特点? 苏轼的诗词特点( 四 )


由此我们看到,传统的婉约词风,在苏轼笔下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
主体感情的注入,体现了词人鲜明的人格个性和艺术个性,是苏轼诗词创新精神的很好体现 。
(五)丰富多彩的诗文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两千七百多首,在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
苏轼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 。
可谓无物不可入诗,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
《题西林壁》[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 。
它告诉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 。
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苏轼诗中这种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就是所谓的宋诗“理趣” 。
苏轼的诗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他关心民生疾苦,这方面的作品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
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诗人 。
他出身寒素,入仕后累遭贬谪,接近下层民众,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
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 。
《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 。
表现了诗人敢于抗争的精神 。
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无物不可入诗,以散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是苏诗的特点,严羽说过: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
[11]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处处生春,无不如意 。
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 。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 。
数量虽不多,却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书刘庭式事》 。
山水游记《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 。
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旨在说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12]
苏轼散文中的杂文小品也占有重要地位 。
数量大,艺术成就也很高,它包括序跋、随笔、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和情趣 。
如《日喻》等 。
苏轼的赋作,以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最为著名 。
《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在水光月色之中,借景抒怀,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但主要表达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
《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 。
两赋语言骈散相间,声韵铿锵和谐,主宾问答自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 。
苏轼的诗文作品丰富多彩,数量可观,内容广泛,深刻的体现了其性格所决定的文学特点 。
总之,苏轼以自己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词学主张和成功实践,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
开一代词风,革新诗作,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苏轼的诗词有何特点? 苏轼的诗词特点】

作为一代文豪,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文学财富,其思想性格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作为我们民族土壤里长就的一棵参天大树,其文学遗产,不仅承续着历史,滋润着现代,也必将泽惠于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