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要求附解释和评析 意境深远( 四 )


结句“佳人无消息,断云远”,补足了“秦楼阻”之意 。
“佳人”即“秦楼”中的人,因种种原因断绝了消息,旧情象一片断云随风而逝 。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情绪和对早年生活的向往,内心十分矛盾痛苦 。
可以说,这首《迷神引》是柳永个人生活的缩影:少年不得志,便客居京都,流连坊曲,以抒激愤;中年入仕却不得重用,又隔断秦楼难温旧梦,心中苦不堪言 。
苦不堪言却偏要言,这首词上片言“暂泊”之愁,下片道“游宦”之苦 。
在大肆铺叙中见出作者心中真味,可谓技巧娴熟,意蕴隽永 。
踏莎行
年代:【宋】作者:【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
【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 。
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 。
上片写马上征人 。
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 。
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 。
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 。
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
王世贞《艺苑巵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构 。
此词则两面兼写 。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 。
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 。
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 。
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 。
“离愁”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 。
下片言闺人之怅望 。
“楼高”一句唤起,“平芜”两句拍合 。
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去之远,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 。
写来极柔极厚 。
----------------------------
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 。
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 。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 。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
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 。
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 。
“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在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