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要求附解释和评析 意境深远( 五 )


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 。
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 。
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
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
点绛唇
年代:【宋】作者:【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
【注释】:
此词当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 。
词中借刘义庆《幽明录》载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隐寓向往仙境而天涯无路的苦境 。
首二句本自《桃花源记》的开篇:“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把人带到一个优美的境界,这儿几似乎是桃源的入口 。
人在醉乡,且是信流而行,这眼前一片春花烂漫的世界当是个偶然发现 。
一种愉悦的心情也就见于如此平淡的语言之外,而同时却又有一阵深切的遗憾:“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
”“尘缘”自是相对灵境而同时而言的,然而联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见此中另有所寄托 。
此处只说“尘缘相误”,隐去尘缘的具体内容,便觉空灵蕴藉,词情摇曳生姿 。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却钩勒出一幅“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一般的黄昏景象 。
“千里”、“茫茫”尤给人天涯飘泊之感 。
紧接一句“山无数”,与“烟水茫茫”呼应,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就与上片“尘缘相误”二句有了内在的联络,上下片意脉不断 。
值此迷惘之际,忽然风起茫落,只见“乱红如雨” 。
一句一景,蝉联而下,音节急促,恰状出人情之危苦 。
合起来,这几句又造成一个山重水复、风起花落、春归酒醒、日暮途远的浑成完整的意境 。
虽然没有明写欲归之字,而欲归之意在在皆是 。
结句却又出人意外转折出欲归不得之意:“不记来时路 。
”只说“不记”,却使人感到其情蕴深,因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备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
词之上片起笔寓情于景,境界清丽,接着忽而转折,情辞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浑化无迹,景色惨淡,继又景语淡出,情辞凄楚 。
全词以轻柔优美的笔调开端,以景语情语的笔法收篇,写来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
寄人
年代:【唐】作者:【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韵译】:
离别后梦里依稀来到谢家,
徘徊在小回廊阑干畔底下 。
醒来只见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还在临照离人临照落花 。
【评析】:
??这是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 。
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 。
前二句是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后两句是埋怨伊人无情,鱼沉雁杳 。
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 。
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
从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 。
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 。
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 。
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 。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 。
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 。
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 。
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 。
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象往常一样,似乎还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 。
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 。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