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这首诗的翻译和讲解详细讲解 将进酒这首诗( 二 )


“堂”,堂屋 。
在堂屋明镜之前,在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白发而生悲 。
如果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两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
人生由少到老的过程被说成是朝暮间之事,夸张地写出了人生的短促 。
人的头发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然而这艺术的夸张却最真切地传达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与上文黄水奔流的形象和谐一致 。
这两句与上两句组成对称句,各以“君不见”三字喝起,不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气势,内容也因相互鲜明对照而其情愈显 。
开篇这四句中还有—种反衬作用,以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的脆弱渺小 。
这一开端可谓悲感之极,是—种巨人式的感伤 。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
志士是惜阴的,最怕年华虚度 。
李白于天宝三年出离长安,如今已经八年消磨在漫游中 。
这无从改变、无可奈何的现实激使诗人唱出“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志须尽欢,莫使金撙空对月”,是说人生得意之时,应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明月 。
“莫使”“空”双重否定句代直陈,语气更加强调 。
“金樽”,酒杯,名贵的酒杯 。
“对月”,古人讲究对月饮酒 。
赏花对月饮酒是古人一种习惯 。
既然无法改变客观形势,朋友聚首,总算人生一大畅意之事,就应该痛饮极欢 。
后一句自然是说饮酒,但点染上“对月”二字,便有莫负佳景良辰之意 。
至于那个惹人愁烦的未来呢?且将它抛过一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天既生材,必然会派个用场,不必为它烦扰不安了,金钱是流通的,散尽还会再聚,更不必顾惜 。
这反映出李白的极度自信,豁达 。
诗人用象征的诗句写出了一个大写的“我” 。
天生我于世间,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为了这样乐观自信的未来,与朋友欢饮,即使是千金散尽了,也在所不惜 。
趋使金钱而不被金钱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思想性格 。
因此“烹中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写痛饮豪饮的盛宴 。
“且”,姑且,暂且 。
“会”是当的意思,“会须”,应当 。
酣饮大嚼一通的意思 。
在无可奈何中有开朗乐观,在前程渺茫中有坚定自信,有似拨云见月,将愁绪一扫而空 。
诗人的感情由开篇的抑郁深慨一变而为恣肆狂放 。
第一段写行乐饮酒,也是为了表现李白的豪情壮志 。
虽3、4句有些感慨、焦急情绪,人生太短暂了,黑头发很快变成了白头发 。
但从整段的情调来看,是积极乐观的 。
“人生得志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示的还是豪迈气魄 。
感慨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怀才的不遇,在豪迈的气概中又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想法 。
在一、二段之间有四个短句作为过渡:“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
直呼朋友的姓名(“岑夫子“,岑勋;“丹邱生”,元丹邱)劝酒,“夫子”“生”是对男性的称呼 。
你们请喝酒,不要将杯子停下来 。
这几个口语化短句的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酒逢对手,生逢知己,无怪乎诗人要“与君歌—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了,我给你们唱支曲子,请你们为我好好听着 。
以宴席中劝酒为过渡,转到第二段,抒写诗人自己对人生的见解 。
歌曲的内容是什么呢?下面六句就是以歌抒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 。
富贵人家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
“馔玉”,用作动词,吃着像玉那样珍贵的食品 。
“玉”字是比喻,像那样敲钟击鼓的豪华生活,像吃着如玉般珍贵食品的最好生活 。
指的就是达官显宦贵族之家 。
但是诗人以为不足贵、不稀罕,只希望长久沉醉不再醒来 。
为什么不醒来?对混浊的社会,达官显宦这些人的作为表示不满,用这种态度对当时社会、权贵表示反对 。
诗至此继续写宴乐,但却从狂放转为激愤 。
对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但愿长醉不愿醒”反映出李白所特有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说自古以来的圣贤至今都不为世人所知,只有饮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间传扬 。
为圣为贤都枯槁当年,寂寞后世,有谁来赞赏他们呢?只有饮者倒名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