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高一人教版课后古诗词 初一上课外古诗和1517课的诗( 十 )


耳挠腮答不出,胡适却游刃有余,轻轻松松走出了考场 。批卷的时候老师看
到他答的对子是“胡适之”,不禁拍案惊绝 。这一次他的语文成绩是第一名,
但是理科成绩却最差,在成绩过关的考生中,他的总分是最后一名 。当年
9
月份,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
一代名人——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取家乡沫水(大渡河)、
若水(雅河)之名,改为沫若 。他出身于四川省乐山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 。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
郭沫若自幼聪颖,才智过人,4岁半上私塾,7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和
《千家诗》等,他写诗、对联非常有功力,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横溢的才
华 。
有一年,私塾周围的桃子熟了 。郭沫若和小朋友们一起爬进附近的寺庙
里,专拣熟透的蜜桃摘了吃 。不到半天工夫,庙里桃树上的甜桃几乎全部进
了他们的肚里 。老和尚大为生气,便跑去找私塾先生告状 。先生痛感自己没
有教育好学生,可是的结果,无一人承认 。先生生气了,上课时口出上
联,挖苦讽刺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且向学生声明:
“谁要对得好,可以免罚,不打板子 。”学生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半天
也没有一个敢回答的 。先生明白郭沫若最顽皮,一定有他参加偷桃,所以决
定叫他回答,也好罚他一下,警告他人 。郭沫若无可奈何站了起来,只思考
了半分钟,便答出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听了非常高
兴,连声夸奖,心想: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将来必定会出人
头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
又一次,先生讲过岳飞和文天祥的故事后,问道:“国家兴亡,匹夫有
责 。你们该怎么办?”又是郭沫若回答得精彩:“要振兴中华多读书,为富
国强兵读好书 。”郭沫若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学
识渊博,卓有成就的一代名人 。
“志在鸿鹄”——茅盾
茅盾(1896~1981),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文学巨匠,我国现代
著名文学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 。其中《子夜》《林家铺子》
《白杨礼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他原名沈德鸿,茅盾是发表第一
部小说《幻灭》时使用的笔名 。
童年时代的茅盾,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文学天赋 。
在上小学时,茅盾就爱看旧小说 。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不知哪
位叔祖在那里放了一板箱杂七杂八的书籍,其中就有《七侠五义》《西游记》
《三国演义》之类的旧小说,茅盾找到了这些书,立即被其中动人情节吸引
住了,他爱不释手,有空就偷偷翻看 。过去,这些旧小说被称为闲书,父母
一般是禁止自己的子女看的,认为那些书不是正经的学问,看了无用 。茅盾
的父亲主张搞实业,希望儿子将来学理工科,也不主张茅盾看这些闲书 。但
他的思想比较开明,当他知道茅盾喜欢看旧小说时,并没有严厉禁止 。他认
为小孩子读读这些闲书,虽无大用,也可以弄通文理,所以,他又把一本石
印的《后西游记》拿给茅盾看 。
9岁的时候,有一次茅盾跟他的母亲一起到舅舅家去度夏 。茅盾的舅舅
是个中医,家里也有不少旧小说 。茅盾在那里找到了《野叟曝言》,只花了
三天半时间就读完了 。这是清代的一部通俗小说,共一百五十四回,约一百
万字,曾自称“天下第一奇书” 。茅盾的舅舅知道他很短的时间就看完了《野
叟曝言》,也很是吃惊 。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这种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不
仅提高了茅盾的文学素养,而且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里,
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他总能得到奖品 。特别是他的作文更
是出名 。有一年茅盾遇上了童年会考,他参加了这次隆重的考试 。会考的作
文题是《论富国强兵之道》,茅盾很快就写了一篇四百多字的议论文,文章
的最后一句是“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主持会考的老师对茅盾的文章大
加称赞,并在最后一句上加了密圈,写了如下评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
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
进入中学后,茅盾在名师的指导下,更加广泛地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