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案例|项目管理经典案例20篇( 二 )


项目矩阵制组织与资源动态配置;
鲁布革大成事务所与本部海外部的组织关系是矩阵式的 , 在横向 , 大成事务所的班子的所有成员在鲁布革项目中统归泽田领导;在纵向 , 每个人还要以原所在部门为后盾 , 服从原部门领导的业务指导和调遣 , 比如机长宫晃 , 他在鲁布革工程中 , 作为泽田的左膀右臂之一 , 负责本工程项目的所有施工设备的选型配套 , 使用管理、保养维修 , 以确保施工需要和尽量节省设备费用 , 对泽田负完全责任 。在纵向 , 他要随时保持和原本部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 , 以取得本部的指导和支持 。当重大设备部件损坏 , 现场不能修复时 , 他要及时以电报或电传与本部联系 , 由本部负责尽快组织采购设备并运往现场 , 或请设备制造厂家迅速派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修理和指导 。工程项目组织与企业组织协调配合十分默契 。比如工程项目隧洞开挖高峰时 , 人手不够 , 总部立即增派有关专业人员到现场 。当开挖高峰过后 , 到混凝土补砌阶段 , 总部立即将多余人员抽回 , 调往其他工程项目 。这样 , 横纵向的密切配合 , 既保证项目的急需 , 又提高了人员的效率 , 显示矩阵制高效的优势 。
科学管理与关键线路控制方法;
大成公司采用网络进度计划控制项目进展 , 并根据项目最终效益制定独到的奖励制度 , 将奖励与关键线路结合;若工程在关键线路部分 , 完成形象进度越快奖金越高 , 若在非关键线路部分的非关键工作 , 到适当时候干得快奖金反而要降低百思特网 , 就是说非关键工作进度快了对整个工程没有什么效益;科学管理还体现在施工设备管理上 , 为了降低成本 , 他们不备用机械设备 , 而是多备用机械配件 , 机械出现故障 , 将配件换上立即运转 , 机械修理在现场进行 , 而不是将整个机械运到修理厂去修理 。而且机械设备不是由专门司机开着上下班 , 司机坐着班车上下班 , 做到机械设备不离场 , 使其充分发挥效率 。
日本公司通过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结合 , 进行方案优化 。比如引水隧道开挖 , 当时国内一般是采用马蹄形开挖 , 直径8米的洞 , 下面至少要挖平7米直径宽 , 以便于汽车的进出 , 主要是为了解决汽车出渣问题 。日本大成公司通过优化施工方案 , 改变了施工图设计出来的马蹄形断面开挖 , 采用圆形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方法 , 计算下来 , 日本公司要比我们传统的方式少挖6万立方米 , 同时就减少了6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回填量 。圆形开挖的出渣方法是:保留底部1.4米先不挖 , 最为垫道 , 然后利用反铲一段段铲出来 。除此之外 , 日本公公司改变了汽车在隧道内掉头的做法 , 先前是每200米搞个4米20米的扩大洞 , 汽车可调头;日本公司采用在路上安装个转向盘 , 汽车开上去50秒就可实现掉头 , 仅此一招就免去了38个扩大洞 , 减少5万立方米开挖量和混凝土回填量 。
当时中国的工程建设管理还处在计划体制的环境下 , 对市场管理手段和经济手段还比较陌生 , 在鲁布革工程里面第一次使用了国际性的合同管理制度 , 由鲁布革工程管理据与日本大成公司签订承发包合同 。中国施工管理人员对合同制管理体制是陌生的 。一条运输路 , 合同规定由甲方提供三级碎石路 , 由于翻修不当 , 造成日方汽车轮胎损失严重 , 于是日方提出索赔200多条轮胎 。这些事件对我国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 , 但是合同执行的结果让我们彻底改变了看法: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为优良 , 包括除汇率风险以外的设计变更、物价涨落、索赔及附加工程量等增加费用在内的工程结算为9100万元 , 仅为标底14958万元的60.8% , 比合同价仅增加了7.53% 。合同管理制度相比传统那种单纯强调“风格”而没有合同关系的自家“兄弟”关系 , 发挥了管理刚性和控制项目目标的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