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怎么写?( 六 )


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如计量单位的进率学习,由于这些进率1米=10分米,1小时=60分,都是人为的一种约定,因此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但在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时,由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了1米=10分米的观念,又有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规则,学生在学习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时,新旧知识就产生了非人为的关系,这时就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了 。
2、接受学习是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教给学生 。发现学习是向学生呈现有关知识的正反例子,学生须通过这些例子,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发现出来 。
不管采用发现学习还是采用接受学习,只要教师能将具有逻辑意义的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理解材料的真正意义,都是有意义的学习 。如果学生无学习的志向,就是采用发现学习的形式,结果仍然导致机械学习 。
例如:我教《圆的面积》一课,有的学生上课认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能充分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探索出计算圆的面积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等于2∏r÷2×r=∏r×r=∏r2,这些同学真正经历了知有意义的学习探究过程,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无须死记公式,能灵活计算出圆的面积 。另一类同学不主动探究,只是机械地记住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当他忘了公式或把题目稍稍做个变式,他就不知道该怎样计算圆的面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