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我解释的不知道完不完整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三 )


在无为法功夫浅深上分等级 。
功夫浅的—小乘 。
功夫深的—大乘 。
这些说法都是佛为众生方便而说,而在他们那些人(指佛菩萨)当中,根本没有这个念头 。
小乘须陀洹他没有说我证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没觉得他成佛了,没这个念头,那叫真清净 。
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里是佛菩萨?这才明了从小乘须陀洹到大乘无上佛果,于一切法,心里面都不染著 。
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随缘,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
他那个‘顺’一点都不勉强,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
凡夫恒顺众生,有时候心不甘情不愿,是没有看透,不晓得事实真相 。
轮回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是从有为法来的,取相、分别、执著就有六道,就有轮回,就有十法界 。
能离相、离念六道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时候的境界—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 。
这段经文注解很长、内容很丰富,我们将全经做个总结,
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以破我也 。
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 。

【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意思我解释的不知道完不完整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 。
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 。
观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 。
观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 。
‘破我’是破我执 。
佛在大乘经里讲的很多,六道轮回从我执来的,所以只要有我执,就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从法执来的,破了法执,十法界就没有了 。
破我执六道就没有了 。
功夫必须先破我执,再破法执 。
 观空有一切如梦 。
果能于一切有为法,有即非有 。
何妨于一切无为法,非有而有 。
此之谓大作梦中佛事 。
学人初下手,便作圆顿妙观,不执实、不执虚、不执无 。
即是本经所说,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一空到底矣 。
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则如如不动矣 。
便是止观双运,定慧均等 。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
‘观空有一切如梦’:梦的相有,我们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 。
观一切得失,都像梦中一样,得不必欢喜,失没有苦恼,要这样锻炼清净心,修学平等心,一切随缘 。
诸佛菩萨到世间来示现度化众生所谓‘梦中佛事,水月道场’,兴建的道场是水中的月影,全是梦幻泡影,不可执著 。
做不做呢?做 。
要作梦中佛事,要建水月道场 。
作不著作的相,建不著建的相 。
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空有两边不著,这就是菩萨行 。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
我们初学佛的人,如果会用功,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清清楚楚了了于胸中,在日常生活当中,能用这样观行的功夫,就与如来果地上寂照的境界相应 。
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 。
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 。
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 。
此观,正是金刚智慧 。
应如是受持,如是演说 。
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大法矣 。
这个意思不只是说这部金刚经,诸位一定要晓得,把金刚经的原理原则‘随顺而入’,应用在佛法所有大小乘佛法上、各种宗派上,因为它是最高指导的原理原则 。
不限于禅宗,不限于般若部,它讲的是原理原则,概括了所有的一切法门 。
所以这个原则应用在于念佛上是理念,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实报庄严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