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二 )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 。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 。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豪放词派,使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后期词坛主流又复归婉约,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 。秦词柔婉清丽,情辞兼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贺词笔调多变,刚柔相济 。词至周邦彦再一变,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作慢词,以思力取胜,词风典丽精工,对南宋格律派、风雅派词人影响极大 。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 。她善于炼字炼意,擅长白描,令慢均工 。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 。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等,多亲历靖康之变,故以词为武器,抒发爱国情怀,上承苏轼,下启辛派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主承苏轼但取径更广,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辛词风格多样,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尤能寓刚柔为一体 。在辛弃疾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和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辛派爱国词人群体 。
在宋金对峙、政局相对稳定的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王沂孙等为代表的格律词派 。其中突出者要数姜夔、吴文英,他们同是宗法周邦彦,但姜词清空骚雅,吴词工致密丽 。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 。清初,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以情取胜,风调酷似后主李煜 。清中叶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纠浙派之偏,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达近代 。
古诗词诗歌和现代古风歌词有什么区别?古诗词诗歌和现代古风歌词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格律和用典,这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并不影响作品的优秀性,大家自然接受就好 。
中国诗歌的发展起于诗经,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是经过大幅度修改的,孔夫子将其中过分直白的情爱表述都给删掉了,后来历朝历代都根据自己的统治需求做过修改和阐发,中国先民的浪漫性和开放性并不输于西方社会国家 。诗经中我国古代出现诗歌体系的格律要求,每句字数追求统一,结尾押韵,不过并不严格,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大多如此,到了唐朝时期,中国诗歌的画风有了极大的转变,规范为律师、绝句的文章体系,对于押韵的要求更加严格 。宋朝词曲虽然看起来是长短句相间,但是也受到唐诗格律的影响,填词的要求很高 。元曲在内容上更加放宽,字数不再成为内容的限制,及至明清时期,就是小说的天下了,诗词的影响力依旧强大,但是优秀的作品产出较之唐宋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
共享发展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古诗词诗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典,这是中国文化体系传承的结果,文人喜欢将复杂的事情用一个大家熟知的简短词语来代替,历史故事和成语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典故也成为文人文化水平的代表,如“芳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其中就是用典,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移情入境,增加诗作含蓄的文化内涵 。
共享发展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现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文化断代,经历清末民国的战乱和西方文化的入侵,打乱了中国传承数千年的诗歌体系,随着社会的稳定,中国古文化又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人开始传唱古风歌曲,但是大多都是附庸风雅,在格律和用典上毫无建树 。
共享发展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现代古文歌词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如盛唐夜唱,其中涉及到的历史典故多达数十个,而且韵脚也不错,但是他选择的典故大多比较浅显,因为受众群体的文火积累对于典故的数值并不多,知道拿破仑的很多,但是知道裴明将军的却很少,所以现代古风歌词会选择一些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创作,信息面小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