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记诗词活动总结 《我爱记诗词》活动总结( 三 )



趣味背诵法
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 , 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 , 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 , 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 , 无妨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①“对歌”式背诵法 。即摹仿山区或某些兄弟民族“对歌”的方式 , 由甲、乙两个学生每人一句 , 轮流背诵;②“接力赛”式背诵法 , 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 , 由三个学生每人一句 , 上递下接 , 循环往复;③“叠罗汉”式背诵法 , 即摹仿杂技演员“叠罗汉”的方式由第一人背诵第一句 , 第二人接背二、三句 , 以下依次每人递增一句 , 连续不断 , 直到背完为止 。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 , 而且参与面广 , 并能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

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 。分层背诵法 , 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 , 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 , 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 , 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 , 把思路理清 , 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 , 在此基础上 , 再反复诵读几遍 , 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这种方法适合于背诵段落或篇幅不长的课文 。比如《为学》这篇课文 , 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 , 划分层次 , 找出联系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 , 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 , 但只要努力去学 , 就能变难为易 。要记住这一段 , 一是要理清它的主要观点 , 二是要理清由一般事物到具体事物的推理过程 , 三是要抓住对照的写作特点 。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 , 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 。第二自然段头一句是第一层 , 交待地点、人物;第六自然段是第三层 , 交待结果;中间贫富二僧的两次对话是第二层 。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 , 总结全文 , 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 , 树立远大的志向 , 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 。经过这样梳理一番 , 再反复读几遍 , 就很容易背诵了 。

辅助背诵法
指利用某些起指示作用的语文标志帮助记诵 。比如 , 《诗经》二首的《伐檀》、《硕鼠》 , 都运用了重章迭句、反复咏唱的形式 , 每章只在韵脚处换了几个字 , 其余字句不变 , 所以 , 只要背过一章和换韵的那几个字 , 文章就都会背诵了 。《庖丁解牛》一文 , 可利用词组熟诵课文: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 。屈原的《涉江》诗 , 可利用“涉”的路线 , 理清脉络:抒理想——渡潇湘——上沅水——入溆蒲——忆历史——写“乱”章 。诸如课文线索、情节发展、人物顺序、逻辑轨迹、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空间方位、领头字句等等 , 都可作为背诵的标志和助手 。这就好比旅游 , 有了向导或导游图 , 游览得既快又好 , 心旷神怡 。

整体背诵
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 , 一遍又一遍地、从头到尾地进行记诵 。优点是脉络连贯、加深理解 。缺点是内容太多 , 容易疲劳 。
整分背诵
顾名思义就是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有机结合 。优点是取其整体背诵和分层背诵的利而去其弊 , 扬长而避短 , 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背诵较长的诗文 , 常常是最前面的部分容易记住 , 即心理学上说的“初始效应”;中间部分则往往记不住 , 即心理学上说的“中远效应” 。因此 , 运用此法时要强化“中远效应” , 增加复习率 , 形成强刺激 。
二年级朗诵诗歌比赛之后日记一篇谈感受参加诗歌朗诵后的感想
我们班级参加了朗诵队比赛 , 我幸运地被选中了 。令我受益的是 , 我提高了朗诵的水平 。比以前的表达能力好了很多 , 也令我提高了胆量 。虽说 , 我们训练时很辛苦 , 但是 , 我们这次诗歌朗诵中付出了努力 , 让自己得到了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