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总结怎么写?( 九 )


《搭石》的教学反思
我今天教的《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 。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 。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 。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 。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 。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我” 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从中表现了叶老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与人品 。这篇课文以“爬山虎”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文章感情真挚,语言含蓄,特别是文章结尾“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更是言虽尽而意未了 。文章篇幅较长,再加上故事本身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在这堂课上,我努力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四十分钟内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