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皇后的诗词 乾隆写给富察皇后的诗词( 六 )


四月十一日,是皇后故去一个月 。他念及“永别之日长,同欢之情断矣”,写有一首七言诗 。回忆东巡出发前一天,自己写了一首诗,叫“昔昔盐”,结尾一句是“一去不复返,谁能惜马蹄”,现在看来此句不祥,竟成诗谶 。如今“绵裘角枕惟增怨”,自己“悲生痛定尚销魂” 。【3】
皇后故去两个月时,乾隆已遵礼制,释服摘缨除发,这时的乾隆,还是不能摆脱对皇后思念的煎熬,由于“丧事日远”,他“益切哀惊”,写有“亦知悲底益,无奈思如煎”的诗句 。【4】
帝、后死了以后,都要定谥号,作为对其一生的评价 。一般都是大臣拟定,皇帝审批 。读《五月二十一日荐孝贤皇后谥号,御太和门阅册宝,怆然有述》一诗,我们知道,对自己挚爱异常的皇后,乾隆亲自拟定谥号 。乾隆说,知妇莫如夫,皇后对皇考(雍正帝)诚敬,对皇母孝养,对自己尽礼,视各宫皇子如同己出,待下极为宽仁,这也是宫中府中人人所尽知和感佩的 。既孝且贤,谥以“孝贤” 。皇后完美的人格足以当得起此二字 。再有,为死去的慧贤皇贵妃定谥时,皇后开玩笑说,将来自己希望用孝贤为谥 。一句玩笑,“竟成久要” 。这也是选用此二字的理由 。五月二十一日,行上谥礼,乾隆帝御太和门颁册宝 。而上谥礼已用吉礼,不用丧仪了 。这使皇帝惊丧仪之渐远,“尤增痛悼”了 。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已到百日忌辰 。清俗,臣民遇丧,满百日方除服 。乾隆身为帝王,十二日便除了服,但百日究竟是大忌 。他写了“效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的长诗,评述此时的心境和处境:“别后已杳杳,忆前犹历历,嗟哉长春宫,遗像空悬壁 。倾爵酒频酹,拭巾泪犹滴 。滴泪不能干,平生恩爱积 。齐物惭未能,难学庄盆击 。独旦不能眠,欹枕怀百端 。凉秋率感人,况逢形影单 。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以悼亡诗著名 。他说,十旬一下子就来临,我并没觉得时间有多长,就像才过一天一样 。分别后杳不可知,但往事还是历历在目 。长春宫里,只有遗像空悬 。为皇后奠酒,尽一种诚心,可一心又纷乱为百下 。爵中之酒已倾尽,眼泪还是不能干 。为什么?平生恩爱积聚太多啊!难学庄子那样潇洒,妻子死了,击盆而歌 。独自不能入睡,靠着枕头心怀百端 。秋天本是凄凉日,况又碰此形只影单时!三宫六院,妃嫔齐备,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从这里我们看到,皇后的逝世,造成了皇帝感情上的巨大空白,这一空白,后宫一时无法填补 。
(二)第二类是睹物思人之作 。二十多年的美满姻缘,留下了皇后无数的痕迹 。处于思念当中的乾隆帝,一旦见到与皇后有关的物件,便引发出无限的痛怀 。
一天,乾隆见到了一只燧囊,是皇后亲手所做,又引出了一段回想 。一向羡慕古风,提倡节俭的乾隆帝,在阅读祖父康熙皇帝御制《清文鉴》时,知道了一种满族生活旧俗,用鹿尾绒毛搓成线,代替金线,绣在袖口 。那是由于当时满族居住在关外,金线很难搞到 。一年秋天,皇后伴驾在塞外较猎时,乾隆帝偶然想起这个发现,告诉了皇后 。皇后非常在意,转年真的用鹿毛缝制了一个装打火石用的燧囊,献给丈夫 。如今拿着这件遗物,只剩满眼的泪水了,“因成长句,以志遗徽” 。盛赞孝贤皇后“共我同心思示俭,即兹知要允称贤”【5】 。
弁益是南宋画家,他的《捣衣图》为乾隆和皇后所喜爱 。此图作于嘉熙四年(1240年),描写32个妇女,各具劳动姿态,背景为庭院秋深,一片凄凉 。表现闺中妇女思念征夫之情 。这幅画作,夫妻曾同殿展玩,乾隆还曾为此图题旬 。一日,乾隆在欣赏画作时,又见到了这件作品,顿时泪如雨下,再次为此图题诗 。(见《再题牟益捣衣图用高士奇旧题韵》)
(三)第三类为临境述悲之作 。乾隆帝不仅睹物思人,凡是与皇后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如圆明园、御园、瀛台等,都能引起追忆,真是“触怀无处不伤情” 。
圆明园内的长春仙馆,是弘历夫妇婚后两年,雍正帝赐居之所 。乾隆即位后,这里成为皇后宴息之处,每当年节或伏天腊月,皇后都要把太后接来奉养 。算来整整有20年了 。皇后故去的第一个夏天,乾隆来到这里,见到“榭柳台花依旧荣”,发出了“长春仙馆顿成秋”的哀叹 。(见《首夏圆明园》)在御园,乾隆“但逢景物试追想,率觉凄凉不忍言”(《仲夏御园闲咏》) 。在瀛台,满眼的“山亭水榭间”,到处都是与皇后“并辇同舟所” 。(《雨后瀛台》)到处都是皇后的足迹,到处不见皇后的身影 。只余生者“怆尔独延伫”,满怀寂寞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