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皇后的诗词 乾隆写给富察皇后的诗词( 七 )


(四)第四类为触景生情 。伤心人最容易触景生情 。观花赏月,无不动心 。
乾隆帝看大雁南飞,联想自己的遭遇,写道:“行看鸿雁至,应有独离群 。”(《秋日效瘐信体》)见天上月明,也忆起故人,谓“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六月十一日偶成》) 。
还有使乾隆泪欲沾襟的是对雨 。农业社会,人生有两大难题,那就是死神之不可战胜和天公之不可预料 。乾隆遭遇了第一个难题,又把第二个难题扛在肩上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如果久旱不雨,就要祈雨,如果久雨不霁,又要祈晴 。作为一国之君,除治理百姓外,还要代替百姓向上天祈雨 。如祈雨不应,便心急如焚 。孝贤皇后在世时,丈夫祈雨她跟着着急,雨沛甘霖,她跟着宽慰 。皇后辞世的当年,又值天早,乾隆祈雨多日,天公都未予理睬,直弄
得他“盼霖伤逝两如煎” 。而当倾盆大雨终于来临时,在观德殿孝贤皇后灵前奠酒的乾隆帝,却痛想着,再也见不到皇后舒心的笑容了 。“观德空陈幔,还能相慰否?”(《雨二首》)
(五)遇有节令,感时忆旧,是悼亡诗的又一个内容 。
七月初七日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天下情人们的节日 。苦闷的乾隆在“鹊桥节已近”之时,却“愁望绛河旁”(《七月朔日作》) 。绛河,即银河,语见王达《蠡海集·天文类》,杜审言《七夕》诗 。在《七夕感事诗》中,乾隆责问上天:“秋怀容易感,七夕感偏多 。天不知情海,谁教设绛河 。”他羡慕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会,恨自己与皇后永远不得重逢 。“似彼何妨别,如予岂重逢,拟向天孙问,白云千万重 。”到哪里去抗议命运呢?
中元节也是民间一大节日 。这一天雾雨漾漾 。乾隆记录这天的情形是:“霏微时作雨,助我泪芬丝 。”【6】
七月十八日,对乾隆皇帝来说,是永生难忘的好日子 。雍正五年的这一天,17岁的少年迎娶了16岁的新娘,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22年的美满婚姻 。然而,结缡22周年纪念日这天,皇后已故去4个月了 。乾隆帝来到妻子灵前,亲奠殡宫 。他抚时追旧,“寓哀有作”:为奠含悲爵,回思合卺卮,廿年成梦境,一夕恨川涯 。【7】 20年的幸福像梦一样结束,怎能不恨那带走皇后生命的冥冥之神!
七夕、中元过去后,转眼就是中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关情最是团栾节” 。每年的中秋夫妻都是在同赏“急管繁弦”的热闹中度过的,今年却是“即景偏伤黯淡魂”(《中秋漫赋》) 。
(六)咏梦和遣闷 。离开无奈的现实,能给焦灼的心灵一丝安慰的只有梦境了 。所以乾隆这一段写梦的诗和涉及梦的诗句较多 。
在一首题为《梦》的诗里,他记述了自己一场梦的片段:其来不告去无辞,两字平安报我知,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先皇后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像平时一样叮嘱家事 。醒来方知是梦,泪水把枕头打湿 。寂静中悲风吹来,轻轻拂过帘帷 。
为了在梦中与皇后相见,他甚至愿意长睡不醒 。“心内芳型眼内容,但相关处总无惊 。思量不及曹腾睡,犹得时常梦里逢 。”(《无惊》)惊,指心情,又特指欢愉的心情 。曹腾,东汉宦官 。心里装的是皇后的形象,眼里见的,还是皇后的芳容,与其这样不得相见,还不如像曹腾一样睡去,还能在梦中相聚 。
悲伤过后,就是烦闷 。他有“遣闷”、“消闷”等诗 。如《消闷三首》:常时每借诗消闷,迩日诗成闷转深 。不解忧心旦夕忡,芳型如在思何穷 。闷就是无奈 。想消闷而闷不消,不堪忍受而又必须忍受,就是因为挥赶不去皇后的影子 。
总之,这一时期乾隆的悲悼之作很多,感人肺腑的倾诉举不胜举 。读这些作品,如同掉进一个感情的海洋 。
二、虽顺时而行乐,忆去岁而难忘
十月七日,皇后的梓宫即将送往静安庄暂放 。那里已先存放着慧贤皇贵妃和哲悯皇贵妃的灵柩 。天亮就要发引,就要远离,乾隆凄然神伤,技泪赋诗:风辘平明将奉移,欲留不住我心悲 。重垣纵复如中禁,肠断荒郊朔簌吹 。【8】在那里,道道墙围纵如禁城一样繁复,终究不过是野地荒郊,北风呼啸,能不令人肝肠寸断!
此后,岁暮、清明及小祥、大祥,皇后的生日、忌辰,乾隆都不忘去静安庄奠酒 。每去也必赋诗志悲 。后来,乾隆又册立了新皇后,又开始行围、出巡,生活渐渐恢复正常 。但对先皇后的深情依然不减 。皇后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细雨纷纷,他怀着“两眶清泪一心寒”,写道:“青齐客岁魂堪断,同去谁期便永分 。”【9】秋天将至塞上行围,出发前去静安庄告别,“行秋驾将发,别恨赋难穷”【10】 。围毕回到避暑山庄,这里又是遍布皇后足迹的地方 。“每到曷然频忆旧,尘根底事未全降”【11】 。生活还要照常过,年节还要照常行乐 。但在乾隆心中,“虽顺时而行乐,忆去岁而难忘”,心中还是有隐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