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山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 八 )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三、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 。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 。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
(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