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的故事|鸿门宴故事内容介绍

鸿门宴的故事(鸿门宴故事内容介绍)
说到“鸿门宴”的故事其实大家真的不陌生了,但是其实真的要我们分析个什么七七八八的出来也还是有难度的,毕竟有的时候时间也是过去了很久了,那么下面我们也不妨再次来回顾回顾鸿门宴的故事,所以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也别错过了!
鸿门宴的故事|鸿门宴故事内容介绍

鸿门宴故事情节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百思特网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 。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
鸿门宴的故事|鸿门宴故事内容介绍

鸿门宴故事内容分析
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由于司马迁传神的描述,不但使得鸿门宴的过程曲折动人极富于戏剧性,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而期间得失更是另后人咋舌不已,或惋惜之,或痛恨之,或不屑之,或赞叹之 。
对于鸿门宴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却莫说纷纭,前人对此基本给予否定的态度,视之项羽不听臣言,狂妄无礼,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眼光短浅,有勇无谋 。其结论就是项羽头脑简单,骄傲自大,所以大意放走了敌手,酿成后患 。
近年来出现不少学者通过研究当时背景,重新探讨这个问题,作出不同于传统的看法 。比如学者张志坤在其文《鸿门宴楚汉得失之我见》认为鸿门宴实际上是项羽兵不血刃,不废吹灰之力夺得关中,既降伏刘邦,又维护自己反秦盟主的地位;而刘邦忍辱负重,拿土地换来渡过暂时难关,仅此而已 。
学者周骋在《刘项关系与〈鸿门宴〉结局识论》百思特网一文认为鸿门宴是因为当前的形式而导致项羽不得不安抚刘邦,就大局上,项杀刘毫无必要;就理智而言,项不杀刘,不为失策;就感情而言,项不杀刘,不能算矫情;就未来前景而言,项羽已有对策,不杀刘不能看作放虎归山 。
学者蔡伟更是高度的评价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如果说刘备释刘璋为仁释、关羽释曹操为义释、孔明释孟获为智释,那么,项羽之释刘邦不但总其所有,更添一条——勇释 。”
前人对项羽鸿门宴上轻易放跑刘邦简单归于其头脑简单,不足论矣!好在现在大多学者开始从当时的背景重新来探讨,犹为可喜,但是翻案过甚,许多观点尚有待于商讨 。
一: 鸿门宴之背景分析
汉元年十月,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泱泱大秦,就此覆灭 。刘邦进入关中后听从儒生建议:“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派兵把守函谷关,自己欲在关中为王 。
刘邦此战略有早年楚怀王之约为政治依据,早在约法三章的时候,刘邦就告诉关中父老:“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在这里刘邦把楚怀王之约的主角偷天换日改成自己,显示他此时不可一世,忘无所有,急不可待想在关中称王的心理 。当然派人把守函谷关,以免其他反秦诸侯来分一羹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此时刘邦却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反秦诸侯在北方和秦军誓死角斗,终于击败秦军,刘邦却趁秦主力被诸侯牵制而轻易盗取了胜利果实,却关起门自己独享成果 。从道义上讲,刘邦这样做不厚道,遭到各路诸侯唾弃;从利益上讲,刘邦这样做大大惹怒了各路诸侯,使各路诸侯同心协力要消灭刘邦这个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