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渊明诗词赏析 以走进陶渊明为题写一个片段( 三 )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心体念是这首诗真意之所在,也是《饮酒》诗及陶渊明诗歌的终极目标 。
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 导言
晋文坛玄言诗风很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 。在这样的时代,陶源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二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荆林街)人 。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在当时,严格区分级的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士人的仕途基本上决定他的出身,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深受压抑 。这种严酷的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赫,官至八州都督,曾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亦做过地方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 。但至陶渊明时,家道早已中落,生计极其艰难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 。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公文有约)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这时东晋政治又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后来终于夺取了晋政权的刘裕势力的兴起 。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中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陶渊明一生曾五次出仕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出为江州祭酒 。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而辞职回家,“躬耕自资” 。第二次出仕,在他三十五、六岁时,为刑州刺史恒玄幕燎 。恒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军阀,专横放扈,陶渊明由于生性耿介,对其厌恶和忧虑,于公元401年冬,借母丧为由,辞官回家,又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第三次出仕,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即是陶渊明归隐三年之后 。先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第四次出仕是公元4仍年从刘裕处转任建成将军刘敬宜的参军 。第五次是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又求为彭译令 。是年十一月,作了八十天县令的诗人,终因“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回乡,彻底走了二十多年漫长的归隐的道路 。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自己的“天命”,因而从心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
陶渊明的退隐,既出于对时势动乱、仕途险恶的忧虑,为了避祸而远离官场,也根源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在门阀、制度下,寒士难有作为,他的“大济苍生”的宏愿注定会破灭;而面对官场的恶浊的黑暗,既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陶渊明最终选择了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 。正因为他把壮志埋在心里,所以一直没有忘却现实,常常流露出对腐朽的现实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 。在性格方面,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自由闲静的习性 。还有一方面,在于他本身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心为物役”是他最大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的自身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心灵的自由 。陶渊明一生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生活中就是屡仕屡隐 。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而融合成了独具一格的陶渊明的性格 。
三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分类
陶渊明 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文 。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
所谓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大作家 。在诗歌发展史上,以农业劳动为内容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谣 。到了《诗经》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及其感受,但只到了陶渊明,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才真正得到文人的注目,农事诗发展为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巧妙的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影响久远的诗歌流派 。陶源明也因此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