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教育后人的诗词 古人教育后人的诗句( 二 )


清·张履祥《训子语》童稚:年幼时期 。异日:日后 。
●至乐无如读书,至安无如教子 。
《史曲·愿体集》至:最 。
●爱之必以其道 。
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 。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 。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十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清·张履祥《愿学记》人们都想教好子女,但不懂得从我做起,这真大惑不解了 。
●子弟教不率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当反求诸已,未可全责子弟也 。
清·张履祥《备忘一》率从:服从 。反求诸己:自己要反思 。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韩非子·外储说》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家教还成什么样子 。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威严:既有使人敬畏的气魄而又严格要求 。慈:仁爱 。畏慎:敬畏而谨慎 。
●人以孝悌忠信是教,家惟礼义廉耻是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为人应教以孝悌忠信的道理,治家应崇尚礼义廉耻的风气 。
●贤母使子贤也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 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孩子学好 。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 。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们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反而会招来怨恨 。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如果对子女偏颇宠爱,看来虽是优待他们,实际上是更危害他们 。
●无药可延卿相寿,有钱难买子孙贤 。
元·〈冤家债主·梆子》延:延长 。卿: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贤:德行好,也指多才 。
●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
宋·宋祁《杂说》 否:不是这样 。然:是这样 。意即在教育子女上,父母的意见不一致,那么子女就无适从,教育效果就很差 。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 。
●爱之太殷恩,忧之太勤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宠爱得太过分,操心得太多,枣虽说是爱护它,其实是伤害它;虽说是操心它,其实是恨它 。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对子女的宠爱和骄纵正是害了他们 。
●祸不出所憎,常出所爱 。
汉·傅干《皇后箴》祸患不产生于自己所憎恨的人,而常常产生于自己所宠爱的人 。
●打是疼,骂是爱 。
《醒世姻缘注》指有时候的打骂,实际上是疼爱 。
●恨铁不成钢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借代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感到焦急不满 。
●父刚母柔,教养道合 。
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父刚:父亲刚严 。母柔:母亲宽柔 。
●努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家中没有怒责和鞭打,那么孩子的过错就出现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宋·王应麟《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不加教导,性情就会变化 。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
《苏氏家语》孔子家的儿子不挨骂,曾子家的儿子不耍脾气,这是家庭善于教育的结果 。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益,劝无功 。
宋·王应麟《三字经》我教育儿子的,就靠一本经书 。勤奋才有所成就,只知游玩儿戏是没有益处的 。
●遗子黄金宝,如何教一经 。
《神童诗》留给子孙金银财宝,不如教他们熟读经书 。
善教·利导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人焉庚哉!
《论语·为政》看看他的动作、行为、观察他处理经手的事情,细审他的习性和存心,那么他什么都显露出来了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雍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讲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就不能讲过于高深的学问 。说明教学要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