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爱之链》教案怎么写?( 四 )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总结发言时所说: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 。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会把语文掏空 。
于是,我确立了本课的个性解读:把言语形式当成教学内容 。
二、时间?统一?
课上下来,觉得很是失败 。
细细盘点了一下,本课的七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有六条达到了落实 。但最重要的一条:学习写作方法 。没有时间了 。真是沮丧极了 。所以这节课和网上的课在设计上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
原因何在?将写作方法当作教学内容,硬挤进来,就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时间 。按照计划,这一环节最少得花10-15分钟,就只剩下30-35分钟(我们课堂是45分钟)第一课时也能解决一部分内容:如探究中心句环节的1234 。一开始耗时较多,导致后面教学任务不得完成 。这是不该有的低级错误 。
后来利用了第三节课的一点时间补讲了写作方法,学生蛮感兴趣 。从
效果看大多数都较好地掌握了细节描写,可是这不是在这一节的课堂上 。深感遗憾 。
因为时间紧凑,所以有些教学内容浅尝辄止 。如有感情地朗读,时间不够,方式不新 。理解重点语句及题意,方式也较单一 。效果不明显 。
教学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如何统一?“工具与人文如何统一?”我的设计还是机械的割裂 。因为我是从“内容──形式”入手的 。如果从“内容──形式──内容”入手,或从“形式──内容──形式”入手,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才可能同构+共生 。如果让我重新设计,我会将言语形式学习巧妙地穿插在内容学习当中 。如出示我根据课文写的一首爱的小诗,让学生再次寻找爱的细节,体会细节的妙处后,顺水推舟地点出“细节描写”,进行写作方法的学习,这样指导才无痕 。从而课堂结构为“内容──形式──内容”,可能浑然圆融 。
而且这节课在言语内容和形式之间总会有所侧重,不要均等 。应言语形式轻些,言语内容重些 。同时教学言语内容也应紧扣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要也不能面面俱到 。

六年级上册语文《爱之链》教案怎么写?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投影片]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