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诗词的探究 如何应对江苏语文高考中的探究题(15)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
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
例9: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霖铃》)【析】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
例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析】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
例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析】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
例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析】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
例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析】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
例4:“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宋 俞国宝《风入松•题酒肆》)【析】这是一首写乐景的词,在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快 。
例5:“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 韦庄《题金陵图》)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析】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且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 。

(2)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的五种形式,即一是触景生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布景,四是寓情于景,五是景略情在 。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
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析】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