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实习生 甘昕祎 摄影 陈羽啸
在历史的天空上,闪烁着众多卓越思想家的精神光芒 。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张栻就是其中一位 。
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迎来了“张栻月” 。10月26日晚,“名人大讲堂”邀请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担任主讲人,做客四川省图书馆,做了一场名为“张栻的事功与学术”的学术演讲 。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对张栻深有研究的肖教授,从家庭影响、人生事功、师承来源、思想精要等几个重要方面,向大众介绍了张栻这位在中国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存在——虽然只活了四十八岁,但在政事、教学、哲学三个方面,均有建树,是一位全能型人物,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
张栻(公元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谥曰“宣”,南宋汉州绵竹(今德阳绵竹)人 。曾历任静江知府(今广西桂林)、江陵知府(今湖北荆州)等职,皆政绩卓著 。他在湖南创建了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他尤其对宋代湖湘学派和蜀学的贡献甚大,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继承抗金名将的父亲遗志
陈书抗金 关心民生
家庭熏陶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张栻的父亲、抗金名将张浚对他影响很大 。张浚是北宋徽宗年间的进士,为官时间横跨北宋和南宋,历仕钦宗、高宗、孝宗三朝 。在任期间,出将入相,力主抗金,组织北伐,号称中兴名相,但遭秦桧等人排挤,被贬在外二十余年 。张栻自幼随父侨居外地 。张栻六岁时,张浚被贬永州,张栻随父前往 。后来张浚再辗转于永州、潭州等地,张栻亦跟随着父亲的足迹侍居左右 。
孝宗隆兴元年,张栻父亲张浚被提拔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在今天的南京设都督府 。张栻随父在都督府任参佐 。时张栻“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 这也从侧面说明张栻在政治、军事上的突出能力 。后来,经人推荐,张栻复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后又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在孝宗身边前前后后前后担任了一系列的官职 。
张栻受其父亲影响,秉承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以收复中原为志 。朱熹称其“慨然以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 。张栻向皇上陈书抗金之志,风骨铮铮 。在担任吏部侍郎期间,他对当时的不合理的制度敢于批判 。此外,他还特别注意“民生”、“正君心”等层面 。在孝宗身边总计不到1年的时间里,张栻被召对六七次 。所言大都为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权幸、屏谗谀之类,反复推明抗金复仇之义 。但遭到孝宗周围近臣的不满,被排斥离朝,回到湖南 。
张栻居官十载中,在朝为官时间则不到一年时间,剩下的九年多时间则辗转于地方 。张栻抱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做了非常多的实事 。他每到一地,都能关心民生,访求利病百思特网,改革弊政,兴利除害,减轻负担,兴办学校 。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
主教岳麓
反对以应付科举考试为目的
相对于在政治上的努力,张栻在教育事业上的功业或许更为显著 。张栻的教育事业是从书院开始的 。两宋书院的繁荣,百思特网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理学士人常常将书院作为宣扬学术、培育人才的文化载体 。张栻亦不例外 。
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岳麓山脚下,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由当时潭州知州朱洞创立 。在刘珙修复书院以前,岳麓书院已经通过北宋时期林允、周式的建设与努力,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齐名,并称为历史上的四大书院 。又因为书院由政府官员所创,其意义亦于其他民间所立书院不同 。
岳麓书院修复完成后,刘珙请张栻作《岳麓书院记》,并主教于岳麓书院 。张栻才真正意义上以书院为依托,进行讲学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共有两段时间,前后近八年 。在岳麓书院主教期间,在教育宗旨、书院功能等方面,使得岳麓书院实现转变 。
张栻不赞成读书只为举业的功利主义,而是融入儒家的社会关怀,倡导通过教育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时,在《岳麓书院记》中申明新的教育宗旨 。他非常反对以应付科举考试为目的,反对以汉唐的传注经学为教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