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三 )


“传道济民”“经世致用”裨益后世
近代曾国藩、左宗棠都受其精神熏陶风化
在宋世南渡的时代背景下,张栻力主抗金、关心民生、兴办学校,在事功上、尤其是书院教育上颇有建树 。足以证明其《岳麓书院记》所言“成就人才,传道而济斯民”的经世致用思想,并非停留于口头讲学,而是切实地实践于现实 。
在肖永明教授研究看来,以张栻为代表的这种“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精神风格,逐渐成为湖湘地区地域性格的一部分,进一步影响了近代的湖南历史 。清代后期魏源、贺长龄等湖湘知识分子,就以张栻“经世济民”之学为继承,以通经学古而见诸实用 。而近代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曾在岳麓书院学习的湘军将领,更是受到张栻与湖湘学术的熏陶风化,而成一代之功业 。可以说,近代湖南地区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教育,都相当程度地恪守遵循张栻所言的经世济民传统,而哺育了大批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 。
学说超越地域的限制
对蜀学深有影响
张栻父亲张浚临终时,以曾任宰相(同平章事兼枢密院)不能雪耻恢复中原为终身之遗憾,自觉无颜见先人于地下,因而遗嘱不回四川而葬于湖南 。张浚死后,儿子张栻将其葬于潭州宁乡,也就是今天的长沙宁乡 。张栻虽生于西蜀,却长于南楚,六岁即跟随父亲张浚在湘、粤等地谪所居住,后定居潭州(今湖南长沙) 。宁乡成为了绵竹人张栻的又一个家乡 。
张栻的学说还通过门人传播回四川,使得蜀学继北宋三苏之后,在南宋再次勃兴 。蜀中后学对张栻学术的讨论与继承,反而是四川盛过了湖南 。张栻学说在四川流传的盛况以及对蜀学的影响,可见一斑 。学说超越地域的限制,终于在湖南和四川两个张栻的家乡都得到了传播、产生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