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二 )


张栻主教书院后,除了继续实现书院本身就有的教育功能,又增加学术研究研究的功能 。就张栻本人而言,现存的论著,最为著名的《论语解》《孟子说》,都是在主教岳麓书院期间完成的 。这些作品已经超越了此前的句读之学,达到学术理论探讨、学术议题生发的水准 。
张栻在主管岳麓书院教事时,从学者达数千人,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 。他进一步开拓湖湘学派的学术思想 。将理学理论的构造、理学范畴的丰富、理学命题的精密等方面,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他编辑刊行《知言》《五峰集》等,并以之传授弟子 。另一方面,他又广泛吸取前辈学者如周敦颐、二程、张载等著名理学家的思想,撰写、刊行了《太极图说》《张子太极解义》《伊川粹言》 等 。此外,除了朱熹,他还与同辈学者如吕祖谦、陈傅良、陆子寿等展开学术会谈或书信交往 。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
发展出自己的学术体系
主张“格物致知”、“居敬主一” 人人可学 人人可做
张栻的所生活的年代,是理学发展日臻精密的时期 。其学术因为特殊的人生经历有事功色彩之外,他也同样继承了北宋先贤的思想资源,发展出自己的学术体系 。张栻对宋百思特网代理学中几乎所有范畴(诸如太极、理、心、性、格物致知、居敬穷理、知行等)都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精辟和独到的见解,为宋明理学的发展有其重要贡献 。是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
张栻主张“格物致知”、“居敬主一”这两种修养功夫是人人可学、人人可实践的,只要持之以恒,每日坚持练习,便能实现自身德性的体现,气质的改变,向着“圣人”的境界前进 。张栻对于人性、人心的论述,秉承“心”具有主宰作用,打破了圣人凡人、智者愚人在人性上的差别,修正了荀子、汉儒、韩愈等人对于人性分等级的看法 。让人们突破了人性有差别的看法,消除了普通人由于人的本性的差异,而无法进行后天修养的顾虑 。论证了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功夫修养,不断地实践,来改变气质 。
学与思的关系上,张栻主张“学思并进” 。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 。提出学不因人噎食,学不问贤愚的主张 。在知和行的关系上,主张知和行二者的结合是教学中须贯彻的重要原则方法 。
自先秦时代开始,孔墨两派就开始了义利的讨论,延续到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儒家看来,贵义贱利,重义轻利是正统观点 。宋儒把义利之辨与“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联系起来,引申出存义去利的政治伦理原则,使得义利之辨这一主题具有了鲜明的理学特色 。张栻作为宋儒中的一员,其义利之辨也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色 。
总之,张栻不但继承了湖湘之学,也继承、吸收了其他理学家、理学学派的学术思想,故成为南宋理学集大成的主要理学家之一 。他使得湖湘学派的理学思想体系更加完善,理学范畴更加丰富,理学命题更加精密 。
宋史道学传|宋史道学传原文及翻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
两个优秀灵魂的惺惺相惜
张栻与朱熹常同舟往返于湘江 “朱张渡”由此得名
很多人都知道,朱熹是南宋大理学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大咖 。但较少为人知的是,张栻与朱熹关系密切 。《宋史》卷429 《道学传三》将朱熹张栻合为一传,表明两人在学术思想和历史现实上的联系 。朱熹曾称赞张栻为“道学之懿,为世醇儒”,并亲自撰写过两篇祭文,在祭文中谈及张栻对自己的影响 。朱朱熹与张栻一生见过三次面,其余时间则是以书信形式进行学术交流 。两人还曾一同登游南岳衡山 。
朱张有着共同的学术志向,同为承继孔孟之圣学而努力,在交游的十几年中,相与切磋却从不含糊 。面讲与书传,是非对错之间“缴纷往反”而又趋于“同归而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俩人的学术都得到了精进 。除了朱熹,张栻也与吕祖谦、薛季宣、陈傅良等人,以或面质、或通信的方式,探讨学术,交流学问,潜移默化地影响南宋一代的学术发展 。朱张会面其实也是一次“朱张会讲”,是学术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两人的学问增长都大有裨益 。
朱张二人年龄相仿,又有相同的学术渊源和人生经历,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友谊 。两人相互交流探讨,不仅助推宋代学术的发展,也为宋代历史留下一段佳话 。乾道三年,张栻身兼二职:主教岳麓书院,讲学城南书院 。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前者在湘江之西,后者在湘江之东 。所以事实上,朱张之间的会讲,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在两所书院轮流进的 。因为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 。在湘江未架桥之前,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于湘江的主要渡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