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然学诗词稿 “默然不答笑熙怡”出自哪一首诗词( 八 )


古诗背后的故事
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故事背景:
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赶考 , 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 , 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 , 便借口渴要了些茶水 , 聊几句 , 他便不舍的离开了 。第二年的这天 , 他又来了 , 但柴门紧闭 , 桃花依然开着 , 他便在门上写下这首诗 。过了几天 , 他来到这里 , 听到屋里传来阵阵苍老的哭声 , 便赶去问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哭着说:“我女儿前几天去走亲戚 , 回来见到门上的诗 , 便一病不起了 。”
崔护听后大吃一惊 , 说出了写诗的原因并要求见少女一面 。当他看到奄奄一息的少女时 , 便大哭喊 , 也许是他的真心感动了苍天 , 少女苏醒过来 , 后来他们就结为夫妻 , 传为千古佳话 。
灵隐寺一副对联背后的故事
西安理工大附中七(3)刘佳蕾
灵隐寺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一副对联 , 就是天王殿正门前的“峰峦或再有飞来 , 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 , 放笑脸相迎” 。这副对联的书写者是张载阳 , 张曾担任浙江省省长 , 省长的对联出现在如此醒目的地方 , 自然也就不必惊讶 。但是 , 笔者后来在查阅相关文史资料时发觉 , 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 。
笔者几经周折 , 终于找到胡瑞甫的孙子胡效良 。今年74岁的胡效良向笔者讲述了这幅对联背后的故事 。
民国时期 , 杭州最早出现的三家照相馆分别是:二我轩、活佛、英华 。胡瑞甫(1883-1958)是杭州英华照相馆的老板 。胡效良说:“我祖父胡瑞甫不仅是一个商人 , 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早年 , 他是灵隐寺慧明禅师的俗家弟子 。那时 , 灵隐寺的却非和尚也是慧明禅师的弟子 , 所以 , 我祖父与却非和尚也就是师兄弟 。”
慧明禅师圆寂后 , 却非和尚担任了灵隐寺方丈 。大约是在1930年初 , 灵隐寺的天王殿失火 , 大殿损害严重 , 却非大师便找胡瑞甫商议重修天王殿事宜 。胡效良说:“那时 , 我祖父不仅自己捐出了钱款 , 还跑到上海商界去募捐 , 积极为天王殿的修复奔走呼号 。不久 , 杭州姚生记营造厂便进入灵隐天王殿 , 修复工程就此全面启动 。”
灵隐天王殿修复期间 , 考虑到胡瑞甫所作的奉献 , 却非大师希望在天王殿前能留下胡瑞甫的姓名 , 于是叫胡瑞甫撰写一副对联 , 镌刻在天王殿正门的两端柱子上 。胡效良说:“后来 , 我祖父就创制了这幅对联 , 那时 , 张载阳已经不担任浙江省省长 , 而在从事经商活动 , 但是 , 张载阳的书法在当时已经相当出名 , 加上我祖父与张载阳是熟悉的朋友 , 所以就请张载阳书写了这副对联 , 然后就交给了却非大师 。天王殿重修工程完工后 , 大殿正门就出现了这幅‘峰峦或再有飞来 , 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 , 放笑脸相迎’的对联 , 当时 , 对联的旁边还有这样一行小字‘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冬月谷旦新昌张载阳敬书杭县三宝弟子胡瑞甫同妻杨氏敬立’ , 杨氏就是我祖母 , 她叫杨懿文 。”
胡效良还介绍说:“我祖父胡瑞甫从小受私塾教育 , 具有较好的古文基础 , 擅长制作对联 , 解放前 , 杭州素春斋菜馆内曾悬挂一副对联:‘一心念佛观自在 , 莲池台畔见如来’ , 那是素春斋菜馆老板请我祖父创制的 , 时间大约是在1948年的冬天 。”
关于名胜古迹的书画题词以及背后故事
西安理工大附中七(3)候景译
1.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1)草堂留后世 , 诗圣著千秋
公元760年的春天 , 诗人杜甫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块荒地 , 开辟了约1亩大的地方 , 在一棵相传已有200年的高大树下 , 修起了一座不十分坚固的茅屋 , 他就在这儿定居下来 , 一直到公元765年的秋天 , 其中还有近2年时间 , 因战乱流亡到梓州和阆州 , 他在草堂居住的时间加起来约4年 , 后人为了纪念他 , 一直把这座草堂作为名胜古迹保存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