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理论|各种家庭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二 )


多世代传承是博文独特的一个观点 。认为不良的情绪系统是几代延续下来的 。博文的家庭治疗至少要了解三代的家庭关系 。并绘制出家谱图,提供进一步的分析 。
2.2 结构派家庭治疗
结构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结构(family structure)、次系统(subsystem)和边界(boundary) 。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程度和家庭联盟 。在一些功能不良的家庭结构中,可能存在着像母亲与孩子联盟,父亲被孤立的家庭结构 。这样的结构就导致了夫妻次系统的功能不健全 。在教育子女方面就会失调,教育子女是夫妻双方的事 。但若母亲和子女形成联盟,子女不听父亲的话,这样的家庭互动模式会带来子女在受教育方面的缺失 。也使家庭中夫妻子系统边界不清 。
2.3 系统派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
系统派的治疗特色是“反矛盾”(counter paradox ) 。治疗师不但警告家庭不要过早改变,甚至还会扩大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差异 。使家庭成员在高压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解决的办法 。
系统派的家庭治疗的工作模式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 。首先是假设形成(hesizing)阶段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系统或关系的陈述 。治疗师在同家庭会谈之前,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提出导致家庭问题的可能成因 。这就像一张关于家庭问题的地图,给治疗师指引一个方向去询问各种问题,并用收集到的信息去证实、修改或推翻假设 。第二,要注意循环性 。也就是说家庭互动模式不是线性的因果序列,而是由互为因果的反馈链构成的 。相对应的技术就是循环提问(circular questioning) 。这一技术反应了米兰派系统性的理论假设 。治疗师通过提问发掘不同家庭成员对于某些事件或关系在观点上的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是家庭的关系,而非个人症状 。第三,保持中立(neutrality) 。是指治疗师努力与所有家庭成员维持联盟,避免陷入家庭的联合与同盟之中 。
系统派的治疗的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正向解读(positive cormotation),即治疗师暗示病症或负面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好的,把症状解读为积极的、正向的,可以减少家庭对治疗师给出的分析解释以及对未来改变的阻抗 。
2.4 策略派家庭治疗(strategic family therapy)
之所以称之为“策略派”,是因为这一流派的治疗师认为,问题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必须由治疗师提出一套策略来加以解决 。所以,只要治疗师用他的指导者和权威的姿态,下达指令,要求家庭执行新的互动关系,问题就会改变 。显然,在这里,治疗师是掌控全局的,并对家庭的改变负有全部的责任 。
2.5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技术
其治疗理论和方法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基本信念以及对于家庭沟通的重视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关键是将控制个体或家庭病态表现的能量重新塑造和转化,而不是单纯的消除症状,是健康取向的治疗方法,因此又被称为人性认同过程模型 。
2.6 社会建构主义家庭治疗
主要观点是,我们的信念系统不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建构” 。因而,治疗师不可能揭示家庭的“现实” 。治疗师不是一个外来专家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和家庭成员对话,共同建构出新的意义 。
3 家庭治疗的实践
3.1 家庭治疗运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一例案例
主诉不上学,害怕与人交往,出门时总是闭着眼睛 。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母亲工人,父亲保安 。当事人觉得世界很黑暗,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都不想看 。女儿与母亲联盟,父亲被孤立 。女儿不听父亲的话,女儿和母亲的界限过于亲密 。女儿要去买什么东西都差母亲去 。在家里,女儿凌驾于父母次系统之上 。疗师采取了家庭塑性(family structure)技术来促进他们对于家庭互动和关系的认知和体验 。女儿单脚站在椅子上,爸妈站在地上扶着她 。没到半分钟,女儿就受不了了 。治疗师点明,女儿能够凌驾于父母的次系统之上,是有父母的允许或是支持为前提的 。父母一直支撑着女儿,女儿才可以单脚站立在椅子上 。母亲在过程中也知道不能一直扶着,一直扶着很累 。就像在生活中,母亲要叫女儿起床,要给女儿烧饭做菜 。很累的时候,女儿要买周瑜民的磁带,还是会帮女儿去买 。
由于女儿在家中很霸气,在父母说话的时候会插嘴 。这样破坏了夫妻子系统和家庭间的界限,治疗师在于父母谈话的时候要求女儿和父亲换位置(原本女儿和母亲坐在一起,父亲坐在离母女比较远的座位上) 。换位的技术是结构家庭治疗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结构家庭治疗师认为空间结构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结构的隐喻 。改变空间结构对心理会造成冲击和影响,换位则有助于划清父母次系统和女儿间的界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