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里有分寸的诗词 描写分寸的诗句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 , 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 , 在作者看来 , 春雨体贴人意 , 知晓时节 , 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 , 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 , 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 , 在苍茫的夜晚 , 随风而至 , 悄无声息 , 滋润万物 , 无意讨“好” , 唯求奉献 。瞧 , 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 , 就连春雨洒洒 , 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 , 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 , 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 , 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 , 又恐突然中止 , 亦喜亦忧 , 推门而出 , 伫立远眺 , 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 , 漆黑一片 , 可见夜有多黑 , 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 , 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 , 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 , 诗人目睹春雨绵绵 , 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 , 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 , 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 , 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 , 写春水初生 , 略与堤平 。“云脚低” , 写白云低垂 , 与湖水相连 , 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 , 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 , 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 已开始衔泥筑巢 , 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用“早”来形容黄莺 , 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 , 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一个“啄”字 , 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 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 , 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 , 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 , 看花的时间长了 , 眼前一片姹紫嫣红 , 使人目不暇接 , 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 , 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 , 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 , 直抒胸臆 ,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 , 是因为看不足 ,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 , 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 , 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 , 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 , 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 , 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 , 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 , 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 , 如丝如缕 , 飘拂在你的脸上 , 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 , 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 , 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 , 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 。但西湖面积太大 , 行程太长 , 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 , 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 , 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 , 格律严谨 , 对仗工整 , 语言流畅 , 生动自然 , 语气平易 , 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 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 , 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 , 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 , 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 , 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 ,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 。江南多么迷人 , 多么令人向往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 但那只是宏观的 , 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 , 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 , 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 , 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 , 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 , 别有一番情趣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 , 到处莺歌燕舞 , 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 , 那依山的城郭 , 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 , 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 , 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 , 揉进了沧桑之感 , 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 , 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 , 而说“朝朝四百八十寺” , 显然别有意蕴 。南朝统治者佞佛 , 劳民伤财 , 修建了大量寺庙 , 《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 , 将以易俗 , 故祖深尤言其事 , 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 穷极宏丽 , 僧尼十余万 , 资产丰沃 , 所在郡县 , 不可胜言 。”据此 , 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 , 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 。审美之中不乏讽刺 , 诗的内涵也更丰富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 , 一句一景 , 各具特色 。这里有声音有色彩 , 有空间上的拓展 , 有时间上的追溯 。在短短的28个字中 , 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4)王驾《雨晴》赏析: 雨前初见花间蕊 ,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 , 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 , 也很平常 , 但平中见奇 , 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 ,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 , 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 , 春天刚刚降临 , 花才吐出骨朵儿 , 尚未开放;而雨后 , 花事已了 , 只剩下满树绿叶了 , 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 , 好端端的花光春色 , 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 。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 , 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 , 还有那蜜蜂和蝴蝶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被苦雨久困的蜂蝶 , 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 , 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 , 翩翩飞到小园中来 , 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 , 不料扑了空 , 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 , 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 。花落了 , 蜂蝶也纷纷离开了 , 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 , 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 , 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 , 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院墙那边是邻家 , 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 , 自然不会得天独厚 , 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 , 不能十分肯定 , 故诗人只说“疑” , “疑”字极有分寸 , 格外增加了真实感 。这两句诗 , 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 , 写得活灵活现 , 更把“春色”写活了 , 似乎“阳春”真的“有脚” , 她不住自家小园 , 偏偏跑到邻家 , 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 , 可谓“神来之笔” , 造语奇峰突起 , 令人顿时耳目一新 。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 , 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 经它点化 , 小园、蜂蝶、春色 , 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 , 妙趣横生 。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 , 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杜牧《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 , 明代文学家杨慎评道:“千里莺啼 ,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 谁人见得” 硬说应当改为“十里”才可听可见 , 岂不令人哭笑不得?
为人处事如何做到说话有分寸?1不过度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