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台湾的小学语文学些什么内容

台湾:中华传统文化从小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两次谈到语文教育不能“去中国化”,强调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大陆文化教育界强烈震荡与反思 。
作为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宝岛台湾,小学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经典是如何教学和传承的?围绕这一话题,采访人员采访了岛内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力求客观呈现台湾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状况 。
一年级学习“朋友”和“游戏”
台湾实施“九年一贯”义务教育,将台湾岛内小学与中学两学校层级课程中的科学与内容,以教科书为主轴来做九年一贯的衔接,其目的在于学生能获得连续且统合的学习与知识 。
大陆一些地方新学期进行教材革新,为了给孩子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让古诗词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退役” 。那么,台湾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是什么样的呢?采访人员采访中发现,台湾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国文课本目录,共8课,只有两个单元——“朋友”和“游戏” 。“朋友”部分是要向孩子传达友善待人、融入群体的思想;“游戏”部分则针对此年龄段爱玩仍然是孩子天性的特点,在玩中获得快乐 。文章大多选取生活化的简易小品 。
台湾知名小学新生小学的教务主任廖大炯说,上了小学以后,小朋友们首先要意识到进入了一个群体里,应该学习在群体里面怎样生活,怎样待人友善,与人友好相处 。所以,一年级首先要接受这样的教育 。同时,廖大炯也表示,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始终,班级里会不定期推出一些阅读经典的活动,学校也有部门与教师不遗余力地推动经典教学 。
台北市民焦钧介绍说,台湾的教材是一纲多本,教育局定大纲,民间出版社编印,学校自行选用 。他女儿就读的台北实验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专门的古典诗词补充教材,选用的都是适宜儿童简易上口的诗句 。此外还有一本“课外选读”,其中收录了一些中华传统成语故事等 。
位于孔庙附近的台北大龙小学是台北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以传统经典文化教学独树一帜 。这里的孩子每年都会参加祭孔大典的演出 。一二年级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学习《论语》,国学教育贯穿小学教育全阶段,是备受台湾家长推崇的一所小学 。
语文课包含国语和国学
采访人员发现,重工具,也重人文,是台湾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 。台湾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旨在增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程度,兼顾人格与情意的陶冶,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开阔学生的胸襟 。
台北市教育局主任秘书陈顺和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说,经典诗词是人类文化瑰宝,传承优秀的中华语言和培养人文素养价值很重要,这一点台湾家长非常认同 。不少家庭让小朋友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触古典诗词,学习经典诗词在台湾可以说是蔚然成风 。
陈顺和说:“重视中华文化,是使命也是责任 。”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台北市教育局在制订中小学教学大纲时,都会注重考虑中华文化经典的内容 。学校教材与补充教材在选文上都会作适当的安排和突出 。小学阶段低年级主要学习认字,然后逐渐学诵读《三字经》、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诗词读本 。中学阶段则通过设置一些必修的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教学 。
敦化中学资深语文教师吴忠泰说,台湾的中学课程中都会有关于《论语》、《孟子》、《史记》、唐宋诗词、古代散文方面的教学,这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介绍说,台湾的中文课其实包含国语和国学两个范畴,中华文化的传承一直没有断裂过 。
从1954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就安排有必修科目《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内容都选自《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期望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长为具有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的人 。民进党上台后将科目改为选修,国民党重新执政后,面对台湾文化教育界的呼吁,于2012年将该科目又改为必选 。段心仪说,这套教材2013年还被大陆引进,被大陆近30所中学采用,广受好评 。
民进党“去中国化”不得人心
事实上,台湾的中华传统教学也遭遇过阻碍波折 。台湾李登辉、陈水扁当政时期,一度推行“去中国化”教育,修改历史和语文教科书,试图切割传统与民族教育,这一行径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