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六 )


三、南北宋词平议
后人读词、论词,总体上来看是推尊北宋者居多 。大约是北宋词的“自然感发”更能打动后代阅读者,引起直接的情感共鸣 。南宋词的刻意安排,需要沉吟其中,精心品味,反复咀嚼,才能有所心得、有所感悟 。尤其是乐谱失传之后的大量歌词作者,更能从南宋词中体会出句法、章法之妙 。吴文英的词,甚至连一部分文化修养极高的专业词人也难以回味其妙处之所在,更不用说广大的普通读者 。前面引述《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的讨论,接触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这种阅读中的限制,使人们更加喜爱发展阶段的北宋词,而冷落鼎盛阶段的南宋词 。
北宋词的率情,使之容易走向艳情,更多“性”之描写,失之肤浅;南宋词的推敲,使之容易走向雕琢,人工痕迹过浓,因而显示其俗态 。但是,北宋词的肤浅是创作环境所必然导致的,带有文体本身的必然性 。读者阅读“艳词”,就有这种“猎艳”的心理期待 。所以,北宋词写艳情之肤浅,并不招引读者的反感 。《人间词话删稿》从这个角度评价说:“唐五代北宋之词家,倡优也 。南宋后之词家,俗子也 。二者其失相等 。但词人之词,宁失之倡优,不失之俗子 。以俗子之可厌,较倡优为甚故也 。”这应该也是人们对两宋词有所取舍的一个原因 。
北宋、南宋之词,各有所长,不可偏废 。清人对此亦颇多公允之见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转述王时翔词论说:“细丽密切,无如南宋;而格高韵远,以少胜多,北宋诸君,往往高拔南宋之上 。”《艺概》卷四《词曲概》说:“北宋词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沉亦快,用细亦阔,用精亦浑 。南宋只是掉转过来 。”两宋词在抒情手段、风格表现、意境构造等诸多方面,自具特色 。读者可以有喜好之选择,论者却不可不一视同仁 。
清代陈廷焯对两宋词各有推崇与批评,从理性的立场出发,他是主张两宋词并重的 。《白雨斋词话》卷三针对当时尊奉南宋的词坛风气说:“国初多宗北宋,竹垞独取南宋,分虎、符曾佐之,而风气一变 。然北宋、南宋,不可偏废 。南宋白石、梅溪、梦窗、碧山、玉田辈,固是高绝,北宋如东坡、少游、方回、美成诸公,亦岂易及耶 。况周、秦两家,实为南宋导其先路 。数典忘祖,其谓之何 。”卷八又说:“词家好分南宋、北宋,国初诸老几至各立门户 。窃谓论词只宜辨别是非,南宋、北宋,不必分也 。若以小令之风华点染,指为北宋;而以长调之平正迂缓,雅而不艳,艳而不幽者,目为南宋,匪独重诬北宋,抑且诬南宋也 。”《词坛丛话》直接用比喻说明问题:“北宋词,诗中之《风》也;南宋词,诗中之《雅》也,不可偏废 。世人亦何必妄为轩轾 。”

【北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具体而言,北宋词处于歌词的兴起、发展、逐渐走向全盛的时代,在歌词之题材、体式、风格等多重角度做了诸多的尝试与开拓,为后代歌词之创作开启了无数法门 。后起作者,可以根据各自喜好,沿着北宋词开拓的某一途径,继续深入下去,如辛弃疾之于苏轼、姜夔之于周邦彦等等 。南宋词则承继其后,最终将歌词引导向全面鼎盛的阶段 。南宋词人,于题材方面,艳情与社会政治并重;于体式方面,令、慢并举,引、近穿插其间;于风格方面,优美与崇高并存,且渐渐发展出清醇和雅的新风貌 。尤其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南宋词千变万化,穷极工巧 。“词至南宋,奥窔尽辟,亦其气运使然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所谓“气运”,就是词史发展的必然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引凌廷堪论词观点说:词“具于北宋,盛于南宋”,最是符合词史发展的实际情况 。
四、北宋词的贡献与词史地位
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历史阶段,它前承唐、五代词的传统,后开南宋词风,甚至对宋以后词的发展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陈匪石《声执》卷下《宋词举》总结北宋词概貌与渊源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然北宋之词,周造其极,而先路之导,不止一家 。苏轼寓意高远,运笔空灵,非粗非豪,别有天地 。秦观为苏门四子之一,而其为词,则不与晁、黄同赓苏调,妍雅婉约,卓然正宗 。贺铸洗炼之工,运化之妙,实周、吴所自出 。小令一道,又为百余年结响 。柳永高浑处、清劲处、沉雄处、体会入微处,皆非他人屐齿所到 。且慢词于宋,蔚为大国 。自有三变,格调始成 。之四人者,皆为周所取则,学者所应致力也 。至於北宋小令,近承五季 。慢词蕃衍,其风始微 。晏殊、欧阳修、张先,固雅负盛名,而砥柱中流,断非几道莫属 。由是以上稽李煜、冯延巳,而至於韦庄、温庭筠,薪尽火传,渊源易溯 。”陈氏的归纳,以标举重要作家为支撑点,将整个北宋词联系起来评论 。然所论表现出显著的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不免有过度揄扬周邦彦之处 。本书通过北宋词的全面讨论,可以看出北宋词在词史上的如下贡献,其词史地位也因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