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素养( 五 )


3)典雅含蓄美
典雅含蓄美,多采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写景空旷幽远别致,写人温文尔雅特立,写情绵绵不尽,洗练的语言,表达一种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凝重美 。如《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汉乐府《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一团银,夜久更澜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曹植《雁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诗干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李璟“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等等 。
2、崇高壮阔美的诗歌意境
1)雄浑劲健旷达美
雄浑劲健旷达美是一种阳刚奔放美,雄浑侧重写物的气象磅礴和宏大,劲健旷达侧重于写人的精神特质,多用夸张、想象、直抒胸臆等手法来表达物象情怀,具有豪迈浪漫主义特性 。如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北朝《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之涣“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蜀道难,难于山青天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榖动秦地雷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等等 。
2)沉着高古悲慨美
沉着高古悲慨美是一种沉郁顿挫,悲天怜人,感怀身世,道义深重的沉厚美,多采用写实手法,突出现实主义的特性 。屈原“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庾信“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山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风急天高猿啸衰,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共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等等 。
对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分类有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决定的 。有些诗歌我们说它是清明秀丽也不为过,说是典雅含蓄也不错,它是美的结合体,欣赏爱好不同,就会推崇看重哪种美,对于诗歌意境美要系统全面看待,不能生搬硬套,割裂机械对待,这样才能揣摸到诗歌意境美的底蕴 。
三、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生成因素
诗歌意境是指诗歌作者由客观世界的物象,通过主观刻画,创作出形神兼备的形象,从而引起观赏者的审美体验,达到一种情景交融,自在圆满,超越时空,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那么,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我们从宏观与微观,共性与个性,主体与客体等角度出发,来认识探讨诗歌意境美的生成因素 。